记得儿时好--故乡的食物

读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草木》,其中辑二是<故乡的食物>。作为一个伪吃货兼正牌江苏人,读汪老的写食物的小品文,自然是亲切与熟稔。汪老是高邮人,我是东台人,两个地方离着并不远,无论是乡音还是食物,都分外亲近。

故乡是件精致的古瓷,是拙雅的古玉,温润冲和,无论光阴如何变幻,人事沧桑转头空,最后总能在故乡里寻到静心安然的力量。汪老先生在《人间草木》里,讲到西南联大茶馆的墙壁上曾题诗一首,分外鲜活静好:

记得旧时好

跟随爹爹去吃茶

门前磨螺壳

巷口弄泥沙

汪老第一篇小文讲家乡的食物,说的便是炒米和焦屑。与高邮一样,小的时候,在我的故乡,家家户户都会做炒米,供肚子饿时解饥用。说是自己做,其实不然,都是请人来炒。

小时候印象很深,家门口有一片空地,秋冬时分,便有做这门生意的人,推着小车走街窜巷,吆喝叫卖。车上搁着一个半球状铁桶,铁锅尾巴上连着长长的布袋,样子像是鲤鱼旗,车上还放着做炒米用的大铁铲,闷着火的炉子。

妈妈喊下做炒米的人,从家里提出一袋米,还是小孩子的我就翘首期盼着香喷喷的炒米出炉了。不似汪老文中描述的那样,记忆里做炒米只有一个人,不曾见过有带助手的。用来炒米的炉子很有特色,凹进去的底座是用来加煤生火的,底座上面架着一只可以旋转的炉子。炉子封闭着,长椭球状,一边有把手。师傅安好炉子,把火调旺,将米搁进封闭的小炉子里,接下来就握住把手不停的旋转。

小时候做炒米,常是几家一起。家里的小孩子,三五成群围着做炒米的师傅,好奇的看着那黝黑的旋转炉子。长大后,看到日本动漫《中华小当家》里,有一处是做锅巴,用铁链拴起封闭的球形炉,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孩子年幼顽皮,爱吵吵闹闹,看似胆子很大,其实不然。那时候,我们最爱也最怕的,便是要出锅前得那一刻。炒米的师傅感觉火候差不多,迅捷的将底座上的旋转炉子撤下,塞进半球状的铁桶,炉子里的热气充斥围着布袋的球状铁桶,我们的心情也愈加紧张,心里咚咚作响,即期待又害怕那最一声“砰”的巨响。

“砰”完之后,香气便从布袋、桶口四处飘散出来,微甜的米香让人心醉。炒米出炉后,个个饱满酥脆,像洁白的蚕蛹,有些也略带焦黄,那是炉火的温度较高,炙烤出的特有模样。

炒米怎么吃呢?如汪老所言,一般家庭里,都会备着几只“炒米坛子”。炒米坛子有点类似酱菜坛子,矮墩的圆桶,敞口的造型,上面反盖着褐色的茶盏似的碟子。我们家的“炒米坛子”通体红褐色,是从上代人手上沿用下来的,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了。小孩子饿了,舍不得买贵的吃食,妈妈都会从炒米坛子里舀出几大勺炒米,搁在碗里,用糖水冲泡着吃。

甜丝丝的糖水,泡得软糯的炒米,常能让小孩子胃口大开,咕咚咕咚的喝下一大碗。另一种吃法,是在泡着炒米的糖水里,再打一个鸡蛋。我们管在糖水里打鸡蛋的做法叫“蛋瘪子”,“瘪”字音“撇”,小时候,一听到妈妈讲做“蛋瘪子”再加炒米,就会开心一整天。糖水蛋合着炒米,真的是解馋又顶饱。

除了将炒米泡着吃外,还有一种做法更好吃,那就是做炒米糖。炒米糖一般要用上四四方方的扁形的大铁皮盒子,把做好的炒米倒进铁皮盒子里,淋上用油、白糖或其它糖加上姜块熬制的糖稀,充分搅拌,再用平铲压紧压实,等到自然冷却凝结后,用刀划成长方形的块,这就是小时候最爱吃的炒米糖了。就着豆浆、牛奶或是茶,微甜的米香伴着姜丝清爽的味道,特别开胃。

除了炒米,还有一种可以顶饿又快速的食物,就是“焦屑”。从小到大,时常能吃到妈妈炒的“焦屑”,但方言里,我们一直都叫做“焦要(音)”,直到读到汪老的文章,才知道这种食物的正式名称。

汪老在文章里说“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攒够一定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

在我的记忆中,家里的“焦屑”与汪老讲的做法不同。具体步骤我记不清了,大概记得妈妈曾经说过“焦屑”就是糯米磨成粉,在锅里翻炒之后的东西。我一直把“焦屑”看做和米粉是一类食物,虽然没有婴儿米粉添加那么多的维生素和营养成分,但作为应急又顶饿的食物,“焦屑”是当之无愧的。

炒出来的“焦屑”略带灰黄,细腻绵软,闻起来有麦子的清香。最近回家时,妈妈还给我带上她炒好的“焦屑”。“焦屑”是要用开水冲泡的,倒入开水,用勺子充分搅匀,一碗面糊状、透着麦香的焦屑就做好了。可以自己往里面加糖,也可以不加,小小的一勺就可以冲一大碗,以前人在工厂做工,或者田里做活,饿了冲一碗“焦屑”,即节省了时间,又填饱了肚子,一举两得。

故乡的食物还有很多,我并不知它们是家乡的特色或是处处可见的普通食物,只因为这些食物伴随着我童年的记忆,叫我瞧见它们吃到它们时,脑海里不住的浮现许多画面。我想,每个人都有故乡,都有挥之不去的情结,时常能回味故乡的景色与味道,忆起旧时光里的点点滴滴,也是一件惬意舒心的事情吧。

从前的时光很缓慢,一句一句讲的从容,一件一件事儿做的细致。每每回忆儿时的生活,读汪老的文章和文前的那首诗,不由得记起木心先生的那首《从前慢》:

记得年少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的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在这纷扰里,我时常想踱回旧时光。

1 thought on “记得儿时好--故乡的食物

  1. 裕阳 says:

    记得年少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的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在这纷扰里,我时常想踱回旧时光。

    回复

回复 裕阳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