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下面配置claude code很好用
昨天已经在 mac 上体验了一把 claude code 的爽感,比网页版的要爽太多了,没得比。直接在命令行里面使用 claude,告诉它你的想法,它直接遍历文件夹去处理,之前我都需要把所有资料放到 project 里面,但是一旦 coding 发生了变化,我就要把 py 文件下载下来,或者弄下来,然后拷贝到页面才能告诉它背景,现在完全不需要了,只需要提出任务,然后不断的摁 yes 就可以了,基本上什么功能都可以实现。
但也不是说有了 ai,就一切万事大吉,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我们自己的工作要做。比如,我需要结构性的理解项目的组成,需要设计如何开展功能测试,当然,这种工作也可以让 claude 来告诉你怎么开展,让它来规划,说不定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我使用 claude code 时,可以不用操行其他的,一心当好我的产品经理,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最重要。从这一点角度上讲,我也是边学边做,另外到时可以用一个思维导图来规划每一部分的发展,然后用 workflowy 来记录所有的 log。
我现在觉得 heptabase 还是最好的笔记软件,之前的 obsidian 输入体验不是很爽,老是要配置。中间的 notion 太结构化,或者说太啰嗦,不够形象,notion 反而是我完全无法使用上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我的笔记过程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必须要使用图形化的界面来帮助我理清除思路。heptabase 就非常直观,而且它的输入系统是非常好的,比如输入 coding 它的识别效果也是最好的,输入 markdown的效果也是最好的。此外,heptabase 还有很多点,比如现在它可以使用 chat 卡片来记录很多我的提问和思考的过程,然后你可以拆除出来放到画布里面进行规划和设计。
因此,可以看出好的输入体验有多重要。另外,我发现 workflowy 才是输入的神,可以放心的随便黏贴、输入,打字,它的强项是列表式,或者 list 式的笔记。特别适合记录哪种我的 coding 过程的内容,比如说,我提问了什么,我回答了什么,中间发生了什么。然后一个版本,一个版本的这么迭代下来,最后的内容,才适合作为常青笔记记录到 heptabase。heptabase 虽然也可以展示思考的过程,但更多的是探索性的,框架性的,而 workflowy 是线性的,尤其是深入性质的。
heptabase:最适合搭建大框架,逻辑思路,主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与其他 topic 的联系等 workflowy:最适合当下的时时刻刻的记录,顺着思路一直写下去,或者聚焦某个 topic,小的 issue 就这么深入挖掘下去。 前者是横向拓展,后者是纵向深入。前者更适合整理,后者更适合记录。
回到 claude code,实在是太强了太好用了。我必须在 pc 上使用上它,反正经过一番折腾,安装 wsl,ubuntu 系统,安装 nodejs和 npm 等等,最后还要配置 ubuntu 下的 git,以及因为我们是国内无法使用 claude,必须安装 clash 这类翻墙工具,然后让它的 localhost 局域网代理配置能镜像到 ubuntu 下面,这样才能确保在 wsl 模式下的文件夹里,使用 claude,缺一不可,一次你 claude code 这么好用的代价也提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