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献阅读的方法其实很烂,而且这么多年都没有什么长进,导致经常读了这篇忘了哪篇,或者读完,再回头发现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都没总结出来,就跟没读一样。
碰到一个题目,该怎么入手;追踪一个话题,该怎么回溯,这方面的能力都很缺乏。通过读《上海交通大学BBS饮水思源Paper_论文版实用手册》,我也来梳理一下方法,以便日后使用和提高。
一、进入某个领域或话题
一般的顺序应该是:
中文综述(1)—>中文期刊(2)—>英文综述(3)—>英文期刊(4)
中文综述(1):寻找代表性很强的,最新的综述文章,大概2~3篇即可,浏览Introduction,知道这个领域大概有哪些方法,哪些结论,哪些成果。
中文期刊(2):大概5~8篇即可,了解具体的科研成果,理论知识,应用范围,技术方法。
英文综述(3):参考文献很有价值,一般是最近3~4年内的文章,可知道最近这个领域的学术动态
英文期刊(4):根据具体的研究切入点,划分不同文件夹来保存这些文献。
二、文献阅读
大部分文献,看摘要,结论,图标即可,少部分文献看全文。
摘要,了解他的工作价值和贡献,解决了什么问题
图表,直观了解他的数据和解释
讨论和结论,看他的思路和方法
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手段等
该领域的重要文章:
摘要和Introduction。摘要看他的工作内容,Introduction看整体上这个领域的研究动态,有哪些人,做了哪些工作
发现他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是这种方法而不是哪种方法?–依据是什么?–可不可以换其他方法?–方法有什么局限?
关键的被引用和关键的引用。关键的引用,这是这个领域里的重要结论,重要方法,重要理论等等,往往从这上面可以获知主流的方法和思路。关键的被引用,可以找到文章的来源,最近的动态,最新的进展。
考虑有什么可以挖掘?—我的能力和精力,能够做什么?
把范围缩小之后,进行新一轮的挖掘
确定技术路线,方法,日程安排,introduction等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