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肌肉猛男马克沃尔伯格的新片,《孤独的幸存者》。声音效果还有翻滚那一段还真是蛮逼真的。对于所谓来自真实的故事,现在我已经能够保持一种平常心了。一旦电影片头搭上这句话,你就一定要小心,电影作为人类目前最强大的造梦机器,塑造梦境和移情的能力都可能是远远超出我们普通人所认知的层次的。换句话讲,这种明显带有心理暗示的类似催眠技巧里触碰身体那一下的典型暗示,会让你更容易陷入电影人构建的梦境中,模糊了现实和艺术的边界。
由此可见,电影中情节,声光,特效,等等处理手段,都可能讲原来的历史打扮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勾着搭着就和你谈起了恋爱,还记得恋爱中的自己么,早就成了爱情的傀儡了吧。我倒不是非要讲这种老美的主旋律电影的附带洗脑作用,反正任何主旋律电影都是会传达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这东西说多了没劲,知道就好。我反而关心的是,电影作为催眠大师,在观影者之间建立影响的通道,如何通过各种设置和巧妙的设计,让观众更容易被移情,更容易与之建立共鸣,要知道,好莱坞的观众,可不仅仅是美国人,还有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肤色,不同价值观的人。
再引申开来,可见影响力最广的,永远都是人性中的东西。宣扬真善美,都是绕不开的母题。人们选择看电影,却很难分清楚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区别,很难分清楚,电影和非电影的界限,并习惯将电影中构建的关系和内容,替代真实故事中的内容。可见,一方面电影在人类感官方面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可以让人们从潜意识层面和认知层面,被潜移默化的或者情绪充沛的被影响力;另一方面,人们还是习惯于倾向于相信已经存在在脑海中的观念。
换句话说,人们习惯于倾向于已经有了观念,再在事实中寻找证据来佐证和加强这种观念的印象。这是一个不变的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