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英文写作

今天被吐槽英文烂。确实是的,每次写英文,都感觉是我脑子里自动把中文转为英文,没有一点英文思维。写了这么久,感觉也没什么进步,非常郁闷。我思考了一下,这个不仅仅是英文烂的问题,甚至就是我逻辑烂的表现而已。为什么这么讲?英文是一个很讲究逻辑的文体,科技论文写作,更是一个讲究逻辑的文体形式。我总是存在一种躲懒心理,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出来再说,这种思想主导下的结果就是,每次都是像意识流,或者实验报告一样,把做的东西,做了什么,能表现什么,哩哩啦啦的顺序的写下来了。这种写出来的东西,变成一种明显的流水账。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每次都寄希望于"没事儿,不管怎么说,先写出来,写出来才好改。写不出来,怎么改?"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
科技论文写作不是写英文日记,不要求格式,不要求逻辑。它对逻辑的严格是超越其他任何一种文体的。今天看到周旗盛教授在网上写的一篇blog,叫《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诀窍》,真是醍醐灌顶,瞬间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这么久以来,我的写作,都是没有逻辑主线的浮光掠影式的写作。我从来也没有分析过,到底烂在哪里,是逻辑有问题还是语法有问题?逻辑问题是在哪里?我从来也没有用这些问题仔细的拷问过自己。周教授提到的概念,我仔细读了,真是受益匪浅。有几个观点,真的是让我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其中一个观点这么说:文章里,应该每一句都是从旧信息平滑过渡到新信息。这句实际上是说英文里,每一句的起承转合都是要清晰明了的。从上一句关注一个点到下一句引出新的点,这之间要让读者读起来自然,理解起来不费力,这不是一般的功夫。这相当于提出了科技论文行文的总纲。要力求做到每一句都不会显得突兀,句与句之间,气韵连贯畅通。实际操作层面,即是尽量保证让上一句的意思重心做下一句的开头。这样才能让读者从他已经熟悉的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而不会产生读了下一句,还要回到前面去找概念到情况。要保证任何新信息在没有定义前不能出现,在讲清楚后还拖沓重复。
比如另外一个观点:一个句子的核心在句尾。这是符合一个人阅读的行为认知的。要尽量保证你的重要信息在句尾。另外,讲解一个方法,或给读者传达一个动作时,保证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相隔太远。这是因为,一个普通读者,很难接受读到主语之后隔了好久还没能了解主语发出了什么动作。长时间的分隔,会造成阅读障碍,读起来很不连贯。
再来一个观点:一个段落只讲一个故事,第一句开宗明义,讲主题;最后一句总结或者提到下一个段落的核心概念。中间的句子,逻辑连贯,如上述的原则,句子与句子之间保证首尾呼应,从旧信息过渡到新信息。这也给我打开来一扇窗户,原来英文写作还可以这么清晰,原来之前我写的东西,纯粹只能算意识流的呓语。
其他的观点,还包括了引言,摘要,方法和实验,结论等部分的写作原则。尤其是他提到了一个观点:文章悲剧,一定不是编辑无法读懂你,而是你没有写清楚,让人家能明白。科技论文,要写到新手有兴趣看下去,专家读起来能抓人的地步。到了这一步,才算是入了门道了。
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一篇文章,只讲一个核心的命题,千万不要贪大求全,啥啥都要讲清楚,其实最后是毫无重点,什么都没有讲清楚。这就是我最近这篇文章犯的最严重的问题。明天我的目标是,仔细阅读两篇论文的introduction,搞清楚综述的脉络。实际上我已经对自己工作的心意有了一点浅薄的理解,下面就是要按照周教授讲的如何写引言部分再梳理一下。
我对自己新的引言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每个段落只讲一个故事,讲概念的旧专心讲概念,讲方法的就专心讲方法;(2)每句话都要气韵连贯,旧信息到新信息平滑过渡;(3)句式句型多摘录,反复记忆,时常练习。明天的目标是重新梳理引言和摘要。我也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因此对英文写作的提高,要有充分的下苦功夫的准备。从明天开始,要多总结句型,是不是拿出来看,写出来用,另外,开始只看英文新闻,不看中文新闻。就要逼迫自己处于这样一个英语使用的环境中,慢慢培养感觉。
今天最大的收获,除了正视到自己在英文写作方面的极大差距,另外就是收获到了周教授这篇blog。真是洪钟大吕,要常读常新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