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和停滞的同学们『4月16日』

1、今天完成一桩大事儿,千里迢迢跑到南汇房产交易中心,终于递交了网签材料。按照中介的说法,如果没有资格,人家都不会接受你的材料,因此可以这么说,我的购房资格肯定是确认无疑了。这一路走来,基本上还比较顺利,遇到的上家比较靠谱,遇到的中介人品也不错,加上蜀黍和老爷,以及双方父母都给力,所以千头万绪汇成一条,终于买到自己满意的房子了。现在就是特别期待搬进新家的感觉,在自己的屋子里想做啥就做啥,小区的环境还优美,可以散步,购物也方便,想想就觉得很带劲儿。
2、原本准备在坐地铁的路上,尝试下移动办公,后来发现实在太麻烦了。回来的路上,不停的刷QQ空间,了解下以前的同学们都在干啥。发现QQ空间真是多年来没有长进。我这里主要指的是上QQ空间的人,几年前就是那些鸡汤语录,几年后,还是那些鸡汤语录。发出来的状态,要么就是鸡血鸡汤,毫无营养,要么就是晒包晒娃,更毫无营养。现代人,连稍微打出几行字的日记都做不到,真是不能要求他们再多,也因此,跟他们完全没有任何交流的欲望,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就比如,在我的世界里,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是我的榜样或偶像,平日里看书也会选择经典的,信息量巨大的书;在他们的世界里,某些明星可能是偶像,或者鸡汤式人物,如于丹之类可能是偶像,一年下来,估计连一本字稍微多一点的书都读不下来。每次我去想象跟他们的对话,一股恶寒就遍及全身。你能想象空洞乏味,言之无物的对话么,我大概从高中毕业开始,每年回家都是只要是同学聚会都是这样的场景。虽然说,人有七情六欲,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智识上的沟通,但可能我本身就比较冷漠,我实在想象不出两个不处于同一世界的人是如何能够顺畅沟通,亲密交流的。
由此我想到,什么是交流的本质?是联络感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还是碰撞智识,产生思想上的火花?严格的讲,应该是两者兼备的。第一个部分,极端的例子就是父母,你和父母之间有感情,但可能话都讲不到一起去,但这种情感是真挚真实的,维系它的纽带,延续它的关键,我觉得根本不是血缘,而是共同经历的人生。所谓共同经历的人生,说白了就是早年间,大脑神经元突触非常敏锐时,建立起了非常多的敏感的神经元电击,这种神经元通路和连接是如此的众多和敏锐,使得你后来很难忘记它,在你本能想要屏蔽和抵抗时,它在系统1的作用下已经先于理性而存在并启动了。从这个角度讲,一般状况下,和不是一个世界里的同学交流,是很难建立起深刻情感的,尤其是当年你们的交集本不多。再从建立连接的机制上讲,可见有两种方法能够建立强壮的情感链接,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一种是共同经历复杂,刺激的事情,这种事情会使得你的神经元触发敏锐,电击强烈,印象深刻,以至于在后来,越过理性大脑而直接启动。第二种就是思想上的碰撞。你们在思想上的交流越激烈,挖掘的越深刻,也同样可以建立起强壮敏锐的智识共鸣基础。这种基础,我觉得还要超越情感基础。
智识共鸣是高级的共鸣,可能是因为它需要左右脑的协同工作,引发的突触更多。说回到我的那些同学。我觉得很多人,这么些年,在认知上好像都没有进步。几年前讲的话,语言形态,意识层面,几年后还在重复。关键我看不到他们有试图超越自身藩篱的想法。这有点类似于意识流的活法,只凭借潜意识生活,也就是系统1生活。大多数时候是不使用系统2的。系统2原本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抑制系统1的路径依赖和经验主义,以及本能的直觉判断。很多时候直觉是错误不靠谱的,就需要系统2抑制它过快讲错话,做错事,但大多数人,好像没有试图磨练系统2的意思。我觉得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儿,是认识自己。能够开始试图去认识自己,就会动用到很多之前从不使用的技能,就会发现自身的很多谬误,已经人类固有的认知缺陷。所以大家应该要加油去努力提高自己,这样才有意思。不然,这种不懂得修行的人生,有什么可值得过的呢?
3、今天在车上在读《思维,快与慢》。真是好书啊,讲了很多道理,把之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迷思做了一一的破解,还提供了认知行为学上的分析依据和理论。卡尼曼把提出了一个“心流”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专注使用系统2,以至于你忽略了其他世界,也不存在系统重新分配注意力的事情,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系统会最大功率的使用全部资源,根本无法注意到分配注意力这件事儿。从认知理论上解释为什么心流很有益于做事儿,其实就是说,系统2在切换工作内容时,会不停的加载和卸载不同的任务,这个步骤是非常耗费精力和注意力的,因此,保持当前只有一个事件,即是节省系统2资源的方法,也是符合最省力原则的方法。这就是从认知上解释了刘未鹏讲的创造大块时间做事儿。
今天晚上,我实际上就验证了这个理论。从吃完饭回来,到10点40,五个小时的工作,高效,比较专注,再加上最重要的方法---延迟满足,真正让我第一次保持了5个小时的高效工作状态。希望日后要继续保持。今天还是没讲到厚数据,我还没来得及看那几篇文章,得空要看下,真的是很感兴趣啊。
编外:另外讲句题外话,今天偶然看到自己写《少年派》的影评,已经隔了好久了,发现虽然我现在很少写这类文艺向的东西,但基本功还是有的呀,主要就要看某件作品是否能真正触到我,让我有倾吐的欲望罢了。真的是好久没有写这类文章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