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一个半资深选择困难症患者的自白

DSC03956
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今天下午和叔聊天的时候叔给我发了个淘宝的链接,说是想给我买一个香插做礼物。那一款香插有两种不同的图案,一种外壁光滑,一种则雕刻云纹。叔说让我选一个我喜欢的,于是纠结开始了。我对着一个淘宝页面,把两种不同图案的香插上上下下看了十来遍,还是无法做出选择。近看吧,觉着好像简洁版的更好更温润,可远看貌似云纹的也不错;选简洁版的吧,就担心会不会拿到手感觉太素净了,而选云纹版的则怕实物的云纹到底有没有照片里那么古朴精致......如此来来回回思前想后了整整15分钟,最后在叔的“逼迫”下,我好歹是做出了选择——简洁版。可是做出选择还不是我纠结的结束,我在心里又暗暗琢磨了半天,担心自己会不会选得不好啊会不会还是云纹的好看。哎,别说叔在一旁围观都为我着急,我自己都急自己。幸亏这两种香插是同一种颜色,设想再来个白色、茶色、青色的,天哪,那我今天晚饭可都不用吃了。
探究一个问题总得先问它的历史背景是不是?好吧,我是大约三年半前发现自己逐渐患上选择困难症的。三年半前是高中和大学的分水岭,我从上管学习健康人生规划下管吃饭课间发型着装的高中里走出来了,一个人奔到被成为称为购物天堂的香港上大学。一下子,衣服随便穿,零食果蔬自己买,课程自己选,课余时间也全部交由我自己安排。我从没有选择被推到了形形色色一大堆选择面前。可喜的是,我并没有被瞬间击倒,我选了有意思的课,交到有意思的朋友,做了比较正确的规划,我只是半个选择恐惧症患者,可总有一些问题,一些小到譬如“你站在人行道上,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的问题像苍蝇一样嗡嗡地绕着我的脑袋,把许多本来很美好很享受的事情变成一场自我折磨。
那么究竟是何种问题让我难以做出选择呢?
首先,我很明确,我不是一个没有判断力和决断力的人。我能分析出对象的不同优缺点,甚至还能条理清晰地列出个一二三。在一些所谓比较“大”的事情上,虽然会考虑得比较全面,用时长一些,但我也从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但是面对一些“小事情”,譬如,买鞋子,挑包,选颜色,点菜的时候,我就彻底傻眼了。我依照以往的思路去分析待选对象的优缺点,却发现这些所谓的“小事情”的优缺点根本不值得一提。在剔除了最差的东西之后,剩下来的几乎全部都是差不多都挺好的东西(很少会有那种脱颖而出的选项)。那么,这些差不多都挺好的东西你会选哪一个,又放弃哪一个呢?我不知道,或者说,我不确定地知道。一旦我选择了一个,我就会像是患了强迫症似地要去为这个选项找理由,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但就像上面所说的,因为这些东西实在是“差不多”,所以我常常无法说服自己,以至于在纠结中时间流逝了,而选择依然无果。
那么,为什么我老是卡在这种小问题上呢?
反省了一下,我觉得撇开这些选项本身大差不差这个外在原因,我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自信。那句话说得很对,选择即是放弃,而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勇气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外在的说服,一个是自我说服。前者所指就如上文所说的一样,通过理性分析找一个理由让自己选择它。理性的分析即“用事实说话”,譬如我分析一道数学选择题,又如我思考该报哪一所大学。在这种情况下,证据是最好找的,只要善于发现和思考就行了。而自我说服就不同了,它更强调的是主体自身的感性体验。但由于这种体验和判断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感觉和审美观,所以我们根本找不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去验证它是否"正确"。更准确地说,在感性的世界里,根本无所谓正确不正确。那么我们就真的无法用感性体验做出判断了么?不,我们还可以依靠自我的说服,即自信。比起靠大脑分析做出选择,做后面这样的选择需要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因为我们不仅要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还要有勇力承担做出这个选择的后果。回到开头那个情境吧,苍天可鉴,那真是两个差不多的东西,小小的不同让它们各有各的美。可面对它们必须只能择其一的时候,我的脑袋里可不仅仅是这点儿不同:我在设想放在客厅或书房里时,哪一个更有意境;近看哪一个好看,远看哪一个好看;哪一个摸着有质感;我选这个叔会不会觉得不好等等等等。我不断想这些其实就是想从外界找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因为我缺少自信(或者说魄力),总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愈想愈多,自然而然就乱花渐入迷人眼了。
也许吧,也许当我坐上飞机鸟瞰大地时,我能纵览所有的道路以及它们未来更加精彩的可能性。但在我的世界里,我只能拥有一种选择,它的名字不叫“最好的选择”,而叫做“我的选择”,而“我的”是不是真的就是“最好的”最终并非取决于我的判断能力,而在于我是否相信自己并坚持下去。
没有完美的世界,我要相信没有另外一个选项我也能活得很好。
最后,深切地慰问一下下午被我折磨却仍然保持着耐心的叔。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