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效率的提高』今天效率最高的时候,是早上8点~10点,下午3点~5点。大概真正高效也就持续了4个小时,甚至还没有。本来晚上是可以继续的,但不知道是否是中午午休太少,没形成稳定的质量的原因,晚上吃完晚饭回来直接困到不行了。
2、『知识体系的建立』今天唯一跟知识体系相关的,大概就是阅读《思维,快与慢》了。尼尔曼提出了人们思维系统里的两个系统。系统一是快思考,是属于大脑潜意识直接管辖的地盘,诸如识别,情感的接受,都是可以瞬时做出下意识的反应和判断的,这个系统不需要耗费注意力,或者说耗费的注意力特别少。
系统二是慢思考,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调动很多记忆,判断,思考,推理等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因为一旦注意力分散,你就没法持续的处于这个状态中,也就没办法持续的思考问题了。
刚刚想到的,什么是独立思考?在读了有价值的书之后,把其中觉得有道理的句子摘录下来,这样的阅读笔记是不足够的。联想到《高效学习》这本书里讲的内容,目前有一个方法,可以在阅读之后,试着复述出来,把自己当作自己的学生,详细的,细致的复述内容,起码可以保证对阅读内容的有效记忆和消化。
当然,这样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举一反三。什么是阅读的举一反三?是应用阅读的知识,举出例子,给出更多的场景或事例来验证或者反驳这个知识。然后反推这个知识,试图举出反例证明其错误,反思是否有可能有特殊情况。
接着,思考可以应用的地方,怎么应用,如果拓展和提升!实际上,很多时候,想要看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本质或者原则,核心的方法是:提问,复述,解释。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条件?能做什么?为什么?what?where?how?who?
3、『技能培养』没有提升什么技能,只是觉得写白板的技术越来越好了。
4、『研究进展』今天在研究方面,还是有些收获的。初步实现了一个流程:白板上的头脑风暴--ipad的扫描王记录--通过wps的文档记录思考过程--ithought弄出思维导图clear思考--回到白板上推进。
在overall analysis这一块,推进了工作,确认了参数+评估方式的基本组合。并对几个参数的空间变化的评估有了新的思考。希望,明天能够完成这方面的思考,并且推进分形维数的评估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把分形维数嵌入到整个评估体系中。
5、另外,思考每天的几个主要工作,如何才能合理安排使其效率最大化。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目标要单一,计划要清晰,工作场景要干净,清爽,进入工作模式后要努力使自己保持更长时间的沉浸。
2014-04-0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