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态度


小时候吃饭很慢,又老爱把米粒掉在桌子上,妈妈就常说我,要学着她点,吃饭三下五除二就解决,磨磨蹭蹭的吃半个多小时,饭菜冷了不说,还耗时间。不知道别家的小盆友会吃多久,我都是坐在桌子上,数着饭粒,一口一口的扒。见到喜欢吃的菜,忍不住多夹几筷子,喝汤时又常不小心,会把汤汁洒在碗外面。每次妈妈念我,总觉得有点委屈,可这毛病也是无心而来,很难改掉。
再长大一些,要去上学。因为是走读生,每天回家吃午饭和晚饭。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不远,骑车大概15分钟。5点多下课,骑车回来,赶上妈妈已经把晚饭做好,于是坐定就开始大快朵颐。那时候长身体,晚上又得去上晚自习,因此很少吃粥,多是两菜一汤配上一些小食。念念不忘的倒不是饭菜又多香,而是伴着饭菜的电视机里的《名侦探柯南》。从那时起,吃饭会快一点,但却得了边看电视边吃饭的坏毛病。
高中时代,开始看杂书。无论什么书,只要有兴趣,抓到手上就丢不下来。家里还订着几份报纸,只有中午或晚上吃饭时,我赶回家,才能匆匆浏览翻看下。于是,我的阅读时间便从课后、睡前,开始扩展到饭桌上。这个毛病首创的人,是我老爹。他年轻的时候就爱在吃饭时看报,被奶奶骂过很多次才改掉,遗传基因起了作用,到我十来岁的年纪,竟也重踏旧路,没份报纸就吃不下去饭。时常的画面是,左手抓着报纸,右手拿着筷子,扒一口饭,看几行字,为此没少挨老妈训斥,但总是屡教不改,过后即犯。
再大一些,告别中学时代,变成一个离家在外的大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很不适应,米饭很硬,菜又难吃,关键每天去食堂时,总会赶上大家下课,乌央乌央的都是人。偏偏又有点小洁癖,连带看食堂提供的餐盘也不那么舒心干净。能入口的菜品不多,喜欢吃的更少,本着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也渐渐顾不得那许多。
高中毕业前,很少在外面吃饭,加上爸爸妈妈都烧得一手好菜,所以很难习惯别家的口味。在家吃时,父母又疼惜我,把好吃的都留给我,于是慢条斯理、点坐而已就成了我吃饭的标志。初入大学,未曾见过好多人抢食吃的场面,热闹又喧哗,起初还有点抵触。
读过大学的人都知道,11点20到11点半,是食堂吃饭的第一波高潮,这时没课的学生们,都纷纷攘攘从宿舍、书店、球场各个地方挤入食堂。12点开始,是第二波高潮,彼时下课的学生更多,汹涌的人潮裹挟着饥饿的胃,仿佛要把食堂撑爆。金工实习期间,每天我们都到学校一头的工程训练中心上班,下班时间刚好在11点30点,而从中心走到食堂,大约要花20分钟。我们走到食堂已经是快12点,那些偷偷从课堂里溜出来的家伙们,早已备好了饭盆,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番。无论是多长的队伍,为着下午上班时不至于饿晕,也只好三五成群,几个一伙,扯着没滋味的话头,老实的等着打饭。
自从进了大学,耳濡目染、威逼压迫之下,也明白一个道理:动作慢的孩子没食吃。从刚开始的不能适应伙食,到逐渐能勉强接受,到几个月之后,也开始和大家一样,风卷残云扫荡食堂饭菜,我的大学生涯也算正是开始了。印象最深的是,金工实习时,每次下班一起排队,总有个同学会比我们快一步,有时快1分钟,有时快30秒。可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时间,谁能先吃完,先回宿舍,谁就抢到了机位,就可以安然惬意的在电脑上打游戏了。为了争这个名次,当年可没少吃汤泡饭。要知道,扒干饭的速度再快,还是比不上汤汤水水直接往嗓子眼里灌来得快啊。
除了食堂,我们常去的就是学校的小饭馆。最开始,年少气盛,大家吃饭,总爱拼酒。对瓶也吹过,白加啤也干过,常是一次饭局下来,菜没吃上几口,啤酒喝了起码3,40杯。那时候仗着年轻,身体好,喝喝吐吐,睡睡醒醒,第二天又生龙活虎,没当回事儿。等到了大三大四,大家都开始偃旗息鼓,喝酒也渐渐适量,但没成想,居然又开发出拼饭这样的节目来,最夸张的一回,班长和团支书大战三百回合,一个人吃了6晚饭,一个人吃了七碗饭,撑得眼歪口斜的,两个人还都是胖子,被搀回去时,嗷唔的嚎了一晚上。
每次去小饭馆,十来个人点一桌菜,菜是一道一道的上,大家都饿的紧,又不像在家里那诸般客气谦让,于是每回菜刚端上来,四面八方的筷子就开始飞舞。在家时,妈妈总教导我,吃饭,要吃自己跟前的,不可以把筷子伸到别人那里,很不礼貌。我从小到大谨记这条规矩,倒也博得亲戚好友的肯定。但进了大学,如入了狼窝,一切的旧观念可都要被打碎颠覆了。刚开始,我还抹不开面子,觉得这样很不礼貌,可每回聚餐饭局,我都这般斯文磨叽,那就甭想再吃饱肚子了。待后来,想通这一节,索性也不顾体面,毫不客气的大吃大喝起来,不但解决了我多年来的挑食的毛病,也发觉这里面藏着的也就是大学的真义吧。
到如今,年纪也不小了,但还身在校园里。可现在吃饭,已不同往昔。我时常在外出差,一个月在学校也就待几天。每次回来,基本上是一个人吃饭。如今再品这吃饭,或许菜跟以往并没什么不同,但却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和感觉。
那天在食堂,一个人打好饭,是分餐制,几个小碟子小碗,看着也舒心。吃蒸蛋时,用勺子舀了一小块搁在饭上,用筷子捣碎和米饭搅在一起(被我家丫头吐槽为恶心的吃饭,最好笑的是,她自己也爱这么吃)。不慌不忙的再精挑细选一筷子小菜,然后一起下去,就在那一刻,突然有一种禅的意蕴升腾出来。仿佛那一刻,举筷、落筷,搭配、吃下去,这一系列的步骤和动作,不再如往常一般无趣,而是生出了一种安定的力量。在那一刻,周围的人和事情,已经远离我,独自沉浸在食物和吃饭动作构建的另一层世界中,从重复的动作和不疾不徐的姿态里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独特体验。我把这种感受,想当然的理解为生活的禅。
生活最大的意义即是生活。吃饭,睡觉,买菜,工作,它没有别的意义,或者说它自身即是意义。不需要我们去解构,也不需要我们去赋予它内涵,提炼出概念。很多人喜欢从生活中挖掘寻找更高的意义和存在价值,试图克服生活庸常一面带给他的困扰和不满足。我觉得,这即是虚空不满,禅心未足的体现。
动作是渠道,吃饭是渠道,任何一种体验,都是我们叩响生活之禅的道路。但更重要的,是你内心的满足和空。我觉得内心越满的人,越空旷,或者说辽阔。他可以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满足,如风吹柳梢、如月荷倒影,甚至是鸟鸣虫语,也能让他满足和欣悦。而他的这种满足与欣悦,是来自自在与外界的平衡,来自施与得的中和,来自完满内心的向外观照。自身即世界,那自然内心无比广大了。
我其实只是想说,我们的生命中有许多灵动一刻,有时候它很明显,让你可以从容的抓住,有时候它很晦涩,它隐藏在重重帘幕后,让我们很难窥看到真颜。我们日常里,太忙以至于很难静下来与它们相遇相知,但不要忘记,它们一直都在,只要我们有心。
前一阵看《深夜食堂》,我很喜欢电视剧里,日本人对待食物的态度。有一份感恩,相遇相知的欣喜,一种尊重与温暖的慰藉。我们热爱食物,亦如我们热爱生活,并非我们想要从它处获得什么,只因为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与欣喜,想要对食物也好,对人生也好,对朋友亲人也好,对爱人也好,对从我们降临到这世上来的每一刻际会也好,由衷的说一句:
有你真好。

2 thoughts on “吃饭的态度

  1. 不走的钟 says:

    以前吃饭也总是扒得桌子上到处是米粒,吃完碗内是残炙遍布。后来毕业后,来到朋友的住处做客,与他们合租的一对苏州情侣共同进食。饭后,围坐桌边攀谈,被对方意外的发现只有我的一边凌乱不堪,而其他人都吃的干净和规齐,那次方才引起我的注意。自此,才开始有意改正这个毛病。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