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偏见两则


昨晚临睡前在豆瓣上看到李洋老师写的新日志《偏见两则》。李洋老师是东北师范大学的老师,在电影专业上是很厉害的人物。记得我当初念本科硕士时,每个月抠出来的钱,都贡献给《看电影》杂志,其中就有李洋老师的专栏。
李洋老师写东西是很理论化的,《看电影》杂志那群人里,就属他写的专栏最难懂,没有点电影学方面的基础,很难看得下去。记得其他几个人,周黎明主攻好莱坞,写东西比较平实;罗展凤主攻电影音乐,文笔好。扯远了,讲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李洋老师写东西总喜欢套理论,且把评价放在电影史中分析。
他提到两个偏见。第一则,我勉强能够接受,但有一点不赞同。他讲“美国,欧洲也有太多导演,就是保持作品的纯粹性而不妥协,不行就不上映,不影响他的导演地位,也不影响他的经济地位”。一个惯常喜欢在连续语境中讨论事情的人讲出这样的话,确实有点意思。国外导演面临审查或分级,不愿片子被剪,可以选择DVD发行或其他渠道,确实不太会影响他们的经济地位,可国内导演一旦片子不能发行,没人再会给他投资,要么不干了,要么拿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赌注,况且国内盗版这么发达,你发行DVD或录像带也根本收不回成本,就跟出版业的情况很类似。
任何偏见,要么是信息不对称,要么是表述立场不同。所有的观点都是主观的,所以所有的观点都是偏见,其他李洋老师前面表述的不好,至少我觉得不好,但最后一句话才是点睛之笔,即“同情要适度,尺度要公正”。
关于第二则偏见,李洋老师认为汤唯被追捧是因为《色戒》受审查因而获得了普遍的同情,这个观点我持保留意见。李洋老师也太低估普罗大众的认知能力了,至少我接触到的人,喜欢汤唯,跟她被封杀完全没有关系。作为一个生活在政治化色彩很浓的国度中的公民,我表示其实我的同龄人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去政治化,一种则是阴谋论。
在汤唯事件中,以我的采样得到的结论看来,大家还是偏向于去政治化的视角来欣赏汤唯这个人的。何况,从我自己的感受出发,喜欢汤唯,完全是因为她的气质好,大气,稳重,又不失轻灵俏皮,很清新很舒服的感觉,比陈老师那种小清新的清新要更熨帖也更真实。我仅仅是从感官上去欣赏一个人,从性格里感受一个人,与其他无关。就像我喜欢我女朋友,是因为她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喜欢的也是这个人,而不是附加在她身上的种种标签。
更何况,以李洋老师的观点,汤唯没有“特别令人称道的言论和立场”。汤唯的演技可以另论,但所谓特别令人称道的言论和立场这种提法确实挺无趣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员或者明显被要求要变现出一种“令人称道的言论和立场了”?这是我不能理解的关键所在。演员,演技好是她/他的本职工作做的出色,这是她/他的原始属性,明星,气质佳,有魅力,也是他/她应该做到或者说应该表现出来的特色。对娱乐业也要求言论和立场,未免太多余了吧。纯粹感官享受和愉悦并不是理性的反面,它只是这个世界表现出来的某一面而已。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啊。
我觉得李洋老师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是带有一定的情绪的,看到自己很多朋友过于包容《最爱》,甚至纵容《最爱》而失去了自己的批判力度和客观立场,老师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说说话,其实完全可以再压压,再缓缓,酝酿就一些,写出来肯定会更鞭辟入里的。
最后,贴一组科学松鼠会木遥老师收集的汤唯的图,反正我自己看来就是喜欢,就是欣赏。男人看女人,有时候就是一见钟情,喜欢便喜欢了,谁会去想找什么理由,就比如我对丫头。
相册-->And I love you so

3 thoughts on “所谓偏见两则

  1. hedgehog says:

    啊,一个不小心就会漏掉最后的爆点吧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