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小巴和我骑回办公室时说,原来电影很好拍啊,有钱没钱一样可以拍,有故事没故事也一样可以拍。
范冰冰现在的气场真强大,不比往昔还在做丫鬟时那么柔弱、娇怜。女王的范儿不管是在电影节还是在电影里,都那么劲道十足,霸气外露。白羊座女人,对事业的追求非常人可比,为了寻求突破,演这么个叛逆的、边缘的、挣扎的人物,怎么狠怎么来,企图心彰显无疑。企图心其实不是坏事儿,至少让人有个目标且富有为之奋斗的冲劲儿和狠劲儿。
我看到的国产电影,现在基本就三条路。一条是大制作,大场面。投资人不停往里砸钱,导演不停往里堆特技,堆人,观众是每次骂完之后心甘情愿的掏钱进电影院买单,最后得了便宜的还是制作方。第二条是不管故事好不好,题材有没有意思,大打明星牌,大搞娱乐化,怎么无厘头怎么来,怎么闹腾怎么来,反正摸熟了老百姓的心理,档期安排加上舆论造势,不愁你不乖乖的掏银子。第三种就是小制作电影,导演有诚意,故事有力度,可鉴于水平有限,阉割制度给力,真正能流通在市面上,被大部分知晓的却没几部。
瞧《大笑江湖》或者这几年那些搞笑片就是了,故事不是故事,思考没有思考,一堆二人转明星在里面用东北腔试图撑起90分钟,虽然知道朱延平这些年就没做什么像样的东西,但也不能这么糊弄我们不是么。宁财神自从写了《悟空传》(勘误:悟空传是今何在写的,阿帕给我指出的错误,太丢人了),踏进了编剧圈,就没再写过什么像样的东西,不知是困于审查制度太严而自我阉割,还是因为深谙商业之道以捞钱为第一要义。
说实话,我是真没认出来那个母亲是张艾嘉,只是觉得气质很特别,一直在回忆是内地哪位演员。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头到尾的手持摄影和不断出现的中景、远景和大全景。手持和晃动确实是能增加电影的真实感,体现人物焦虑与惶然的心境,可是用多了重复多了也烦。摄影还特别喜欢变焦和虚化,突出主体人物的困惑与挣扎,同样也感觉用的太多。
城市中的边缘群体,怀有丧子之痛的母亲,这两类处于情感漩涡中的人,注定会发生很多故事。物质并非人生的要义,情感的诉求得不到排遣的通道,他们在互动中寻求慰藉和安抚。南风有酗酒的父亲,渴望寻找一段稳定的、被呵护的感情;丁波对父亲对母亲的无情举动耿耿于怀,肥皂一事无成,因为肥胖而被欺负,三个迷失在城市中的年轻人互相取暖。
常月琴因丧子之痛,而虚无度日,第一次自杀是因为思念亡子情难割舍,无法独活与世间,第二次在师傅的开导之下,了悟人生的虚无,去另一个世界陪伴儿子。好多地方的感情过渡都很生硬,比如月琴看到三个人在车里嬉闹,歇斯底里,可镜头一转,突然四个人又很平静的在一起吃饭;又比如张艾嘉突然就崩溃,不能自已,而之前没什么感情方面的铺垫。
看到后来,突然发现李玉并非简单的想要表现都市边缘人群虚无、挣扎的生活状态,以及青年人困顿在生活漩涡中无力解脱和厘清感情的现状,她试图表现生与死的宏大命题。512地震就是表现,只是这里又显得生硬,真实力量强劲,痛快淋漓,但如何表现,如何衔接,感觉上还是有点粗糙。最后简单一句“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仓促而缺乏深度。
更多的是情绪,而不是叙事,是形式,而不是思考,但不管怎么讲,都比那些劳什子的娱乐片好看太多了。
悟空传是今何在写的
宁财神当年跟他同时混的论坛。
@阿帕
额,我犯晕了,抱歉
朋友说看完了不知道将得什么,我还没有看。今天晚上看下
范冰冰在里面确实演出了一股狠劲,当然也是托剧本的福,角色定位就是这样的,比较赞同豆瓣上评论的如果换成是周迅来演会更出彩。张艾嘉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女演员,可能更喜欢她的人生经历吧,不过片中有几处地方有些唐突,情绪来得不是那么自然。现在国内的文艺片还挺喜欢去重庆成都拍的,呵呵,开始向往回到成都的生活了。。
@lulu lulu是成都人,成都是个好地方啊,老多人跟我讲成都幸福指数最高了
算半个成都人,在那呆了8年,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