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因的反叛


法国新浪潮开山之作,大概也是我看过的新浪潮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想想前一阵刚刚把电影手册评选的最美的100部电影收全,里面也有好些个新浪潮导演的作品,以后可以慢慢补了。
一回看费里尼的《八部半》,看了前面二三十分钟,有点没入戏,就放过去没接着看。大概对所谓作者导演的作品有些距离感,又不太会从技术角度来欣赏这些作品,所以总是敬而远之。侯麦的电影是话痨片,戈达尔很玄,阿伦·雷乃的就更别提了,翻来覆去,也就夏布洛尔的片子还算亲民。
《四百击》真好看。片名据说是来源自法国的一句谚语,大概是指要鞭打调皮孩子的屁股四百下,才能驱走邪恶,让他走上正路。开始的镜头就很喜欢,摇摇晃晃的主观镜头,在巴黎街头游走,有多久没看过了啊。所谓孩子的叛逆期,所有的反叛怎么可能是无因呢,父母的粗暴对待,成人世界对孩子们的强制灌输,种种对怀有敏感心灵的孩子们的拒绝倾听,都是那些反叛的因。
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喜欢上长镜头。那种疏离感,远观的冷静与隔别的萧索,让人仔细感受镜头里的人物和他们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每一个孩子内心世界都是一座脆弱的沙堡,外界的风吹草动都会对它产生侵扰。逃课,性的懵懂,抽烟,离家出走,对权威本能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成长中必定经历的每个阶段,在13岁男孩的身上缓慢铺展。
我们所曾经历的无知,敏感,鲁莽,对成长的渴望,在小演员的表演下淋漓尽致的展现。真是天才般的表演呐,特吕弗从哪里找来的如此天才的男孩啊。在少管所被拘禁时,主观镜头真好看。孩童对世界的观察,从眼睛开始,我们所谓成长的变化,都是从我们观察世界开始。感受,认识,理解这个世界,在镜头里表现的真美。
最后的奔跑的长镜头,安东尼朝着大海前进。他在寻求自由,可自由是什么?得到了就能真正获得自由吗?脚踏入海水中,脸庞上浮现的,不是愤怒,不是喜悦,依旧是迷失。也许倾尽我们稚童时的那些叛逆时光,耗尽我们一生的短暂生命,我们仍旧无法摆脱对自由的渴望和伴随着自由的迷茫与困惑。

5 thoughts on “无因的反叛

    1. kevin says:

      @不走的钟 不看完怎么知道喜不喜欢,我不是没什么其他娱乐活动了,只好悲催的爱电影了

      回复
  1. lulu says:

    还要弱弱的问哪来这么多的片子看,还尽是些偏僻的,这样能显得袁鑫同学很脱俗哦。。另外还是以前的版面好看呢,如果为了新鲜可以经常换换背景图片就好了嘛。。

    回复
    1. kevin says:

      @lulu 都是从网上下载的,很多豆瓣小组或者论坛都有下 。也没有脱俗什么的,经典既然能成为经典,自然有它的道理所在,看得多了,品味在变化,认识角度也在发生变化啊。版面是因为新鲜感么,时间长了就没新鲜感了么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