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好容易折腾回学校,杂七杂八打扫收拾,弄到8点才结束,累得快虚脱了。
看了三部片子,随便唠叨几句。
《汉江怪物》
一如往常的奉俊昊。他的味道不管拍什么都是不会变的。各种引得你以为高潮的情节设置只是为了下一步跌入谷底而安排。黑色幽默和反高潮在每个情节设计的节点都不期然相遇。大约每20分钟是一个阶段,当你以为事情改往着好地方发展时,当头一击,叫你不能如愿。看的自然就是这个味道。到底是变异的怪物可怕,还是变异的人性更可怕。怪物来自扭曲冷漠的人性,而国民演员宋康昊一家真正对付的并不是丑陋恐怖的怪物,而是冷漠制度下如巨兽般残忍无情的社会。到处是政治隐喻和社会现实的讽喻。真带劲。
《闪亮的风采》
Geoffrey Rush的戏自然是没话讲的,但是这类艺术家在幼年时遭遇来自家庭、父权或是宗教的各种压迫而变得失去理智,最后因爱而重生的励志片,大概是看的太多,已经有审美疲劳了。我是不太能理解David的父亲那种扭曲的父爱。全部占有孩子的权威感为自己失败人生带来满足?或者是因为犹太民族苦难深重,历史上不断被迫害、残杀而逐渐变异的家庭观?宗教教义中因缺乏稳定感和安全感而导致的爱的模式的错位和极端表现?这种爱太沉重,不够宽容,严苛又束缚性灵,何人能承受的起。当然,爱确实是伟大又包容的,它的疗伤能力我一直很信服,但还是难以感同身受,大约是庸常生命所无法理解的悲哀吧。
《喜宴》
真好看。高金素梅那时候可真美,可台词功力实在是有差距,或许李安导演就是需要这种华人在另一个文化圈子里的格格不入感?但李安调教演员的能力真是令人信服,明显后半段高金素梅的台词和表演已渐入佳境,逐渐减少了生疏感,况且想到高金素梅的个性与行事,真是做了一回本色演出。想到汤唯经李安的调教,不但戏里是脱胎换骨,整个人的气质和韵味上都有了大的变化。大抵只有李安这种既有十分东方的儒雅风骨又浸淫西方宽容包容的导演才能做到吧。
技巧我不懂,但这故事写的太棒了。编剧极见功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细节上十分饱满,真实又不生硬,很多地方让人笑出来的时候,回头琢磨琢磨,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比如有一场戏,赛门送高父高母礼物,对高父说:心脏不好,血压高,高父当时脸色就沉下来;赛门接着对高母说:这是专门给老年女人用的营养面霜,而高母回应道:你是要我青春永驻?这里大概是第一次中西方的文化冲突,东方的含蓄与西方的直白产生冲突,而高妈妈的回答和高爸爸的脸色更是精彩之处。东方式父权的威严与不怒自威自然体现,而母亲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一直处于调和冲突、缓解矛盾的角色,她们大抵是隐忍、宽宏与不愿起冲突的。归亚蕾用一句“你是要我青春永驻?”,幽默之余,实则调和矛盾,应做缓冲,人物性格表现的恰到好处。
并不长的电影里,放进了太多的内容。中国思维中传统的延续香火,使得孩子到了一定岁数还不成家,就要赶紧给张罗婚事,忙着介绍对象;怕人说闲话,更多是为他人而活的生命模式与下一代受到良好教育,独立自主,有自我追求的新模式之间的冲突;同性恋与东方传统婚恋观的冲突;东方的喜庆热闹大场面好面子的思维定式在伟同与威威想要简单草率的公证结婚的新式思维之间的冲突;东方式含蓄内敛的情感流露方式与西方热烈奔放的情感表达方式之间的冲突等等等等。
婚宴是一段高潮,可是把我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婚恋文化来了一次大展示。敬酒、闹婚、闹洞房,一系列记忆中乃至现在仍在传承的文化标志得到了全面展示。李安插的那句话算是点睛,但总觉得有点尴尬,太直白了。五千年来的礼教和文化压抑我们的感情和性取向,使我们习惯沉默而不是表达。承嗣的重要性和道德意义远远高于个体的情感诉求,这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特征。当我们最根深蒂固的人伦关系受到同性恋这样反文化反传统(当然是反我们五千年的传统)的情感模式冲击时,我们该何去何从,作为传统的一代又该怎么思考、理解并接受这样的现实?
我倒是一直不太喜欢happy ending,不过李安嘛,骨子里是传统的温和的男人,他总会在最后给予一个拥抱、一点妥协、一份温情。这样既照顾了西方群体的感受,又能和东方文化并行不悖,该说他聪明好呢,还是走中间派好呢,不过这也是他能在好莱坞立足的根本吧,立足于两种文化的冲突和对立,却用爱把它们煮成一锅暖胃的浓情汤。
父亲最后一刻的高举双手,正是一语道破天下事,既是妥协,也是包容,爱大过天呐。
为什么博客名字总在变啊,这让我对你的链接名情何以堪
@不走的钟 啊,骚动的伪青春啊,见谅见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