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到思源cinema版的唐冬冬博客里提到山田洋次的《弟弟》,看了很有感触,关于日本家庭伦理影片,看的不太多,但也略知道几部。去年和今年初,最关注的莫过是枝裕和。去年的《步履不停》,最近的《幻之光》,都是我喜欢的电影格调。
因没有看过小津的作品,不好将几部拿来比较,但对于日本家庭和伦常关系,总还是有话可讲。《母亲》看过已有几日,当下是曾想过说几句,后因杂事耽搁,不能成笔。从《弟弟》到《步履不停》到是枝裕和的《母亲》,日本家庭的典型特征是静和忍。之前看《幻之光》,近似默片,对白清减,情绪内敛,镜头简洁,是塔可夫斯基式的美学风格。转而这部《母亲》,在剧情上丰满很多,很多细节撑起了这部片子。我总觉得以前看多的许多电影煽情煽的太狠,像肥肉吃的太多腻到自己了,所以在日本家庭剧上总是特别偏爱。
一是上个原因,再则是因为文化共通所致。日本文化源自我们,因而家庭成员的关系、日常生活的形式、情感表达的方式、伦理纲常的羁绊都非常接近。大主题是反战,但最打动我的,还是母爱的伟大。《弟弟》里不成器的弟弟,经常惹乱子,一辈子演个戏还只有一张海报,贪杯又常忘乎所以,姐姐女儿结婚的大事上,他不请自到,把好好的婚礼搅的乌烟瘴气。按常理这样一个亲戚,姐姐应该是唯恐不及了(《弟弟》里演弟弟的骏河学在《母亲》里成了母亲的哥哥,两部戏的女主角都是吉永小百合),但亲情的羁绊让她最后还是去终老所去看望弥留的弟弟。一般人拍来,一定是在此处煽情,配乐和故事剧情一波三折,但山田洋次不会如此,越来越喜欢这种反传统、反高潮的手法。其实,无论家里亲戚有再多不是,根植于血脉中的羁绊是无法割舍的。家庭成员间,是无法用恩怨情仇来简单解释的,其实弟弟无论是怎样一个人,无论成功,失败,经历了现实的跌跌撞撞之后,依然能够化解、原谅、包容、理解的都是那份亲情。
日本人,甚至现代社会的我们,人和人之间都存着一层隔膜。我们学不了欧美式的亲密,几千年的文化里已经熔铸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高下、话语权的分割、等级的分野等等。普通人之间尚不能交心,而本因亲密无间的家庭成员间因为价值观的差别、时代造就的区分、环境的不同和天然的伦常观念,同样形成了一层隔膜。我不太习惯浓烈的情绪表达方式,而日本独特的文化特质,更清淡、更疏离,用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突破那层隔膜。
《母亲》里的吉永小百合,隐忍、坚韧、执着、温柔、坚强,典型的大和民族母亲形象。她和我们中国人的母亲形象特别重合,接近,因而容易使我产生共鸣。另外,是枝裕和的电影语言很冲淡,日本文化里的仪式感有特别让人产生宗教性的共鸣。双重的力量,形成了一种伟大的美和受难者的形象,为善的延续塑造了善与美的雕塑。每一次琐碎日常生活的展示,都是一次对母亲这个形象的加码。阿照出言不逊时的慌张,看到丈夫落魄样子时的不忍,对山崎君的感激与依恋(是对一个男人撑起家庭的那种依恋),对父亲试图拆散自己的坚持,每一次的积蓄都是为了最后情绪的爆发。而这种爆发,恰恰不是用一种歇斯底里的方式展现,而是以一句“没把你们照顾好,抱歉”,轻轻送出,但那种震撼,无与伦比。
母亲在战时,坚强的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这种人性人情之美,与战争的残酷、无情、动荡和破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善与恶的对垒,用母亲柔软的肩膀和绵延不绝的母性力量战胜贫穷、残缺和苦难。宛如工笔画一般,100多分钟的时间,巨细靡遗的表现一个母亲在战争中支持起一个家庭时的左支右绌,每一个细节都是爱的赞歌。静默是最伟大的力量,而《母亲》里的吉永小百合恰恰用静默的爱呐喊出对战争之恶的宣言。
《上帝创造母亲》里讲: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的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一百八十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六双手……
片子最后,临死前,当女儿说她可以闭眼了,可以和死去的亲人在天上团聚时,她则说出了全片最震撼人心的话:不想在来世见面,只想在今生和他一起好好活着。这时刻,是爱的升华,是爱的礼赞。同此,我想到《弟弟》里弥留之际,弟弟还念着给姐姐的女儿起名字这件事儿;想起《入殓师》里在殡仪馆工作的爷爷,最后一眼看躺在棺材里微笑着的奶奶,轻轻一句:多谢。
这一刻,泪流满面。
娶妻当如佳代,做人当如山崎,你们呢?

2 thoughts on “母亲

  1. 不走的钟 says:

    文中所说的电影我虽然没看过,但是日本剧情伦理片我还是看过几部的。很赞同你对日本家庭伦理片的评价,字里行间也有我的共鸣。很多时候我都对看完这类影片之后心潮迭起的感动和震撼而不明所以,而你的评价正恰到好处的表达出了与我内心深处相似的感动,也道明了我一直不能理解的自己。
    越来越欣赏你的文字以及它背后的认知能力。一篇好的文字最重要的不是字眼和修辞,而是透过文字所要展现的思想和认知,你一直做的很好。让我钦佩。

    回复
    1. kevin says:

      @不走的钟 不敢当啊,其实都是试图去解释那些感受,大多数时候是词句无法表达的,像你我,如果懂,便懂了,不懂者,硬灌进去也是无用的。我们都在成长,只要不放弃希望,获取新知,享受美,都会变得更好的,话说你的博客我也常逛啊,文字也是很棒的。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