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记 | Hitchcock | 美国 | 1960 | ★★★★★
惊魂记的名气之大,以至于很多人还没看过,就预先知道故事的梗概了。殊为不幸的是,我就是其中之一。大概没人愿意看一部已经知道结局的悬疑片,可我还是忍不住给了5颗星。
女主角Marion(Janet Leigh饰)在片子放到大概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被杀死了。这我可真没想到,我一直以为是到最后才上演影史闻名的浴室凶杀。在当年还算是明星制的好莱坞,估计也没几个导演有胖子这么大的胆量敢这么干。
前面故事推进的很平顺,悬疑气氛也在缓慢酝酿。从Marion拿了4万块钱准备逃离凤凰城开始,气氛就变得有点紧张。Marion一路上慌慌张张的表现还引来了警察的怀疑。雨夜开车的那一段也蛮有张力的,车上的雨刷一直不停,但透过车窗看到的外面依旧是很朦胧的光斑。这种未知的恐惧不但压在Marion身上,也压迫在我的身上。
如果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就能明显感觉到Hitchcock在牵着观众的鼻子走。每一步我们的观影,都恰好落在胖子设定好的俗套里。前三分之一,镜头跟着Marion,我很容易的相信她就是故事的主角,浴室被杀的女人。但还未到一半,主角就被杀了,这很挑战编剧和导演的能力,下面的悬念该怎么继续,还怎样让观众不脱离这个紧张的气氛。凶杀案发生后,新的悬疑产生了,到底谁是杀Marion的凶手?胖子并且让Marion的姐姐及男友、私家侦探扮演主要角色,围绕着Norman展开后面的故事。
这段名气甚大的浴室凶杀,我倒是没太感冒,不知是因为时代久远还是因为现在的血腥暴力的太多,没法像当年看片的观众那样失声尖叫。倒是Marion刚进去那一段,我觉得很灵很有感。尤其是那个淋浴喷头的镜头,明显让我开始紧张,并产生接下来要发生什么的感觉。
这里Hicthcock用了快速剪辑的方法,非常多的镜头切换,从很多角度来给人造成一种紧张、压迫的气氛,这个我真有感觉到。几乎没有重复的短到1-2秒的镜头,让我的视觉不停的在Marion的身上、浴室、喷头等几个地方切换,增加了烦躁的情绪,预示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
凶手的造型也很奇特,几乎跟背光剪影一样的黑色人物,神秘感十足。
没有用太多血浆等直观的表现手段,也营造了一个充满悬念的杀手形象。最后Marion倒下,给的眼睛、脸的特写,都挺震撼的【这儿好像有个bug,norman后来处理Marion的尸体,把浴帘拉下来放在地上,能明显看到浴帘上没有水,很干燥,而且浴室的墙壁上也是没有水的,这应该是胖子的失误吧】。
Norman的表演者是Anthony Perkins,绝对是现象级、殿堂级的表演。考虑到Hitchcock拍电影时不允许演员改台词、改走位之类的严苛规矩,就更加要赞叹Perkins的敏锐感触和无与伦比的表现力。
光影方面做的也很赞,有几次让Perkins身处阴影里,暗示他身上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样的手法在刚看到的《后窗》里也有用,男主角自己推着轮椅,为了不让凶手看到自己怀疑自己,悄悄藏进阴影里,且后来在光影变幻中进去出来好几回,也暗合了窥视的主题。
后面私家侦探被杀一段,从他上楼梯,明显看到他后面的背景虚化了,给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变相暗示他被杀的命运,且norman刺伤他后,从楼梯上滚下来的俯拍镜头,也是Hitchcock常用的手段。
他的特质,我觉得后期的约瑟夫·费恩斯很接近。Perkins的Norman,从一开始就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不对劲,你无法讲出这个norman身上有哪儿不对,第一次和marion见面,很亲切,很和善,但总有种阴测测的感觉让我慎得慌。
Marion和Norman在会客室里聊天,Marion一进去,就看到高挂在墙壁上的标本,自上而下产生一种俯视、压迫的感觉,有这样的会客厅,也能暗示norman的人物性格必定是扭曲复杂的。Norman和Marion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他抚摸着标本时的表情,讲话时的神态,已经开始给Marion带来明显的不适感,构图也偏向表现norman的分裂性格。
Perkins发现Marion被杀死时,又回到了norman的性格中去。从紧捂的双手,略带忏悔的表情,我们又开始怀疑到底他是不是凶杀。Hitchcock就这样让我们深陷其中,纠结不已。但其实,胖子在很多时候,都有暗示。私家侦探来询问norman时,他曾回答“我给Marion做三明治”,而当时,Marion实际上听到后面屋子里,norman的母亲对norman讲“不要让这个女人吃我做的东西”,这不就是在暗示norman的分裂性格么?
看这张脸,什么都不用说了。最后那个心理学家真是个败笔,本来好好的故事,到norman被抓住,加上最后一段norman和他母亲两个性格的挣扎,就完全ok了,非要整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医生在那儿喋喋不休的聒噪分析,大煞风景。我第一个感觉是,这肯定不应该是Hitchcock的本意,以他的水准觉得不会做这么画蛇添足的事情,后来一搜,果然,评论音轨里讲到,Hitchcock特意弄这一段,是为了让电影顺利通过censorship,貌似不把事情说清楚的话,审查部门就会认为电影不适合影院上映;二来是,当时的观众如果不解释给他们这大段东西,真的会不明白这是啥意思。
norman身上就是个恋母情结,这年头拿这个说事儿的电影已经太多了,没人会说搞不懂啥意思,不过在60年代,搞不好真是很让观众头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