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为何总要慢一拍


《步履不停》| 是枝裕和 | 日本 | 2008 |★★★★★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要慢一拍。
这片子在我硬盘里躺了两年,一直拖拖拉拉没看,今天终于看了。我很早就知道这是部好片子,心里有预设,算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感受去看它,但依然被它感动。有时候不是什么生离死别,才会让你泪流满面;也不是非要用大量的死亡才能震撼到你脆弱的灵魂。
是枝裕和用特别单调的场景(小屋)容纳一个普通家庭因丧子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清茶一盏,一丁点浓烈的作料都不掺杂,就这么缓慢的、悠然的娓娓道来。如果不喜欢这种风格的人,看这部片子,半个小时内没有任何高潮,没有任何剧烈的矛盾冲突,没有任何激烈的情绪波动,一定会被闷死烦死,但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家庭聚会里的家长里短,家族成员间的暗流涌动,一个笑容,一个转身,就这么疏疏拉拉的,一笔一划的,慢慢描摹出生活的常态和人情的复杂。
我喜欢是枝裕和的用镜,他常常让主要人物处在远景中,而几个其他人物并不出现在镜头里,用声音和对话勾勒故事,再用中远景的设置自然造成一种疏离的气氛,暗合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一幕,妈妈和女儿在讲话,爸爸回家,一个人坐在玄关那儿,静静的脱鞋,暗色调凸显了爸爸孤独的内心世界和不愿与他人讲述自己内心的性格特征。再比如,有一幕,妈妈在屋子里抓黄色的蝴蝶,手持摄影随着蝴蝶飞舞,下个镜头就变成妈妈和屋子,妈妈的特写被离焦,而突出屋子,暗示了妈妈想起死去儿子时那种茫然失措的神态和心情。
编剧绝对见功力,非常多的细节在片子里不断呼应,比如宽叔对妻子说“我不是大哥,是老二”(暗示自己一直被父母冷落),宽叔讲玉米是自己说的而不是死去的弟弟说的,等等,细心看会发现每一个情节都环环相扣,让整体的情绪流转向编剧希望的那个方向。宽叔和妈妈扫完墓,搀着她往回走,那一幕特别的动人,没有任何激烈的言论和大的动作,就是那么平时的几句话,我就能深切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那份思念。
至于结局,我喜欢这个选择。本来,我以为是宽叔在车上讲为何自己总是慢一步后,会改善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后来看到,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宽叔和爸爸看球的承诺,开车载母亲的承诺,都落空了,他终究还是慢了一拍。但在片子最后,他带着孩子和妻子扫墓,拉着新生女儿的手往下走,跟她讲蝴蝶的故事,这个时候,我明白,一段情,一份父母的遗存,终究是深埋在宽叔的心里,他或许赶上了那一步。

3 thoughts on “人生路上为何总要慢一拍

  1. fancies says:

    看过《无人知晓》以后,就对这个导演充满了敬意,你推荐的这个,有机会一定找来看看。

    回复
  2. kevin says:

    @fancies 嗯,08年还有一部也是讲述家庭的日本片子,桥口亮辅的《周围的事》(All around us),也很想看一看。

    回复
  3. 扬灰 says:

    看过,即使讲的都是家庭琐事,也很受感触。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要慢一拍。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