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印象》截图]
让·维果(Jean Vigo)是一个英年早逝的导演。他一共就4部作品,一部短片《尼斯印象》(À propos de Nice),1931年拍的,算是他出道的作品;一部11分钟的纪录片《游泳冠军塔里斯》(Taris,roi de l'eau),1931年拍摄。另外两部是1933年的《操行零分》(Zéro de conduite: Jeunes diables au collège)和1934年的故事长片《驳船亚特兰大号》(L'atalante)。
昨天出了趟门,虽说没感冒,但身体和嗓子都不太舒服。下午想把四部都看完,后来发现《亚特兰大号》是个长片,看不动了,所以先看了前面三部。让·维果是法国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阿尔梅雷达之子,活了29年就逝去了,真是可惜。他一辈子就拍了四部片子,正儿八经算长篇的就最后一部。但即使是这样,他的成就和地位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比如现在每年法国颁发给独立制片的最高荣誉奖项就是“尚·维果奖”。
《尼斯印象》真的很好看,我所谓的好看不一定是指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片子很短,就二十来分钟,但镜头里到处都是诗意和灵性。很难相信一个如此年轻的导演在30年代,就可以给出如此创意且诗意盎然的镜头。镜头切换时,前一个与后一个之间用特别美妙的方式来过渡,常常让我感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而且,能特别注意到,vigo的镜头里带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前一个镜头可能是奢华的上流社会无所事事,后一个镜头可能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简单生活。就记得里面还有一个鳄鱼上岸的镜头,也是意有所指的。最后的部分,不停出现军队、十字架、黑色的烟和从低角度仰拍的烟囱(很有压迫感),是不是vigo想要对工业革命给社会造成的贫富差距进行批评呢?
《游泳冠军塔里斯》也是一个短片,11分钟左右。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游泳的教学短片。塔里斯是那个时代长短程游泳的王者,他现身说法简单讲述了一下游泳的要诀。片子刚开始有一处回放的镜头,后面也出现了,不知道是否是当时的初创。后半段里,有几分钟是水下镜头,表现塔里斯的矫健身姿,虽说片源不是很好,但依然能够感受到美,尤其是塔里斯睡卧在池底的样子和塔里斯准备入水的样子,雕塑感十足,充满诗意。这片子可能历史上价值比较大,但我对影史不太了解,也无从感受。最后一个镜头,穿着大衣的塔里斯往前走,慢慢步入水中,莫非是最早的叠化镜头?
最喜欢的还是《操行零分》。后世新浪潮大师特吕弗曾说:“我有幸发现了维果的影片……我走进电影院时还不知道让·维果的名字,但我马上对他的作品产生了疯狂的敬意。”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刻板学校里,古板教条的舍监和压抑的校规对孩子们心灵产生极大地束缚。自由自在渴望解脱的孩童们,策划一场校庆时的反抗活动,借此来表达自己希望获得尊重拥有自由的愿望。
电影中的反抗、反叛主题,大概在vigo之前,还未曾出现。大家都不太能够习惯对既有条规的破除,对压抑社会环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求,因此,《操行零分》被法国电检当局一禁就是十年。片子时间不长,但故事和人物都很丰满,主线其实是很简单的,但很多镜头和情节都特别棒。校长是个小矮子(我怀疑就是孩子演的),回家时想努力把帽子搁到壁炉架上的样子充满了讽刺;舍监是固有规则的化身,刻板,教条,还爱贪小便宜,经常趁学生下课时去偷他们的东西;片子里还设定了一个好老师,亲切有趣,有一段是他模仿卓别林走路,都特别的鲜活。
片子最后孩子们在宿舍里用枕头打仗,这恐怕是后世诸多这类桥段的鼻祖吧。vigo用慢镜头,让漫天飞舞的羽毛充满了神秘感和美感,又让孩子们游行时做出极富宗教仪式感的动作(考虑到vigo的反政府倾向,这应该是对当局以及对宗教的嘲讽吧)。舍监睡着时被孩子绑住,那个样子也是模仿宗教仪式,总之,这片子很多处都散发着一缕缕反叛现有制度的味道。
最后四个孩子,走向屋顶时,镜头上半部分是大片明亮的天空,孩子们从镜头下面往上走。按照电影化叙事的经典理论,Y轴从上至下是符合人阅读和看东西的一般习惯,而从下至上,则与常规不合,暗示了反叛的潜台词,而明亮的天空,则暗示了突破束缚后会有美好的未来。
贴图区
==========《尼斯印象》==========
富人们在狂欢,这里用了慢镜头
==========《游泳冠军塔里斯》==========
雕塑般的美感
是否是叠化镜头?
==========《操行零分》==========
滑稽的校长,是个小矮子
孩子们的游行充满宗教仪式感
舍监已经被绑着,床被孩子们抬的竖了起来,同样宗教仪式感
孩子们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