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片(三):烂片依旧,偶有亮点

「点击大图」

最近在扫之前下的rmvb的电影。我对片子的画质还算不太挑,但说实话rmvb的也很早就不受待见了,要不是因为很多冷僻的片子没好版本,也不大会看rmvb的电影。这年头有1080P还偶尔看看720P,但有720P决不看avi,有minisd决不看rmvb,有蓝光(额,这个貌似还没普及)当然看蓝光。mkv封装格式的片子,我最近很喜欢,因为片子压的好,画质损失有限还不大,适合囤积。自从有了1T的硬盘,更加深了我消灭rmvb的决心。

烂片依旧是主流,不是我不待见国产电影,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就没有一个成熟稳定健全发展的电影工业体系。院线不成熟,制片不成熟,发行和宣传更是笑话,当然,观众也不成熟,何况上空还有一支看不见的大手无形中影响着电影的发展。电影不是拿钱砸出来的大片,不是跳到幕前和观众打口水仗,不是永远主旋律好人坏人的划分,不是特技取代故事,不是煽情掉眼泪之后走出影院忘得一干二净。电影不仅仅是这些。

好了,不罗里吧嗦了。

时尚先锋香奈儿 |  Anne Fontaine |  2009 | 法国 |  ★★★☆

难得有部能坚持看完的rmvb。大概是讲述小云雀琵雅芙生平的那部《玫瑰人生》捧红了Marion Cotillard,还顺便把她送上了奥斯卡宝座,这几年传记片也大行其道。奥黛丽·塔图的气质非同一般,精灵倔强,演强势的香奈儿倒也还算贴,但故事讲的稍欠。片子讲述的是香奈儿小时候是一个孤儿,长大后与同伴卖唱为生,后来依附巴尚先生,与伯邑的相遇相恋,随后遭遇感情的打击和爱人辞世的悲痛,最终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工作的故事。但我感觉转折稍显突兀,前半段铺垫很厚,到后面显得有点仓促。香奈儿一生是一个传奇,此番刻画太符号化,如果多一点角度和细致描写,或许会更丰满。

第九区 |  Neill Blomkamp | 2009 | 美国/新西兰 | ★★★

很久不读科幻小说,最近科幻电影更是很少看到。第九区名声在外,很多同学都看过,也都推荐,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声名在外的电影对那些未曾得见的人来说有一点不好,你没法堵着耳朵不接受外界关于片子的剧透和评论。就比如,我其实在已经知道男主角要变异的情况下,看的这部电影,效果打了折扣。开头是伪纪录片风格,很多手提摄影镜头和采访谈话,加深观众对故事的信赖和接受程度。对身份认定的思考和对两种文明相互碰撞的尝试还不够深,其实可以挖的再深一点,考虑到这片子属于科幻片,被后面的打斗占用很多胶片,也可以理解。

对于异族,两种文明体系的碰撞,会出现哪种现象,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悲观论调,也能接受电影的设定。霍金说:““如果外星人拜访我们,我认为结果可能与哥伦布当年踏足美洲大陆类似。那对当地印第安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如果按照片子里的设定,实际上外星人的科技是远发达于我们的。最后男猪脚变异并开始感受外星人护犊情深、归乡心切的心情,他愿意杀戮自身种族的同胞来帮助异族(此时或许生理上处于两个种族的中间态,而心理上已经偏向外星人),我更愿意把它看做是一个童话,一种文明种族渴望与外界接触的孤独心情,一种渴望被接受和被理解,不愿孤独生存下去的哀叹。最终他在废墟上折纸花的场景,也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

男猪脚最初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却又有强烈的虚荣心(他开心的接受岳父给予他的使命),对异族没有丝毫同情和怜悯(当异族处于两种文明的弱小的一方),他呵斥外星人,肆无忌惮的开玩笑,怂恿手下毁掉外星人的卵。这样一个人,当他被外星人研制的液体感染,发生种族间异变时,对自己价值观的冲击会更加明显,矛盾冲突也更加激烈。从他开始发生变异,到被身边的人发现,人类和外星人对待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更加无情的揭开了人类的面纱,将其冷血,残酷,毫无怜悯之心的性格展现出来。人类解剖外星人试图研究并毁灭他们,而克里斯托弗却选择在最危急的时刻不离不弃。这恰是对伪善人类的最大嘲讽。片中这样的设定还有很多处。

片中很多处特意为之的设置,精巧而耐人寻味。导演将外星人的窝留在约翰内斯堡而不是纽约,是有其用意的。外星人的窝,典型的建筑特征是贫民窟,它更多的是表现社会分化和阶层对立下的一种现状。将外星人影射为贫民窟的人民,将国际联合组织(莫大的讽刺)影射为上层阶级,他们之间的对立更有一层深刻的现实意义(片子刚开始男猪脚想将外星人赶到第十区,如果套换两方面的角色,可以和《暴力街区》里的B13区及法国政府对应起来)。

正常意义下人性的代表在片中最终成为反人性的罪魁(尤其是那个警察),而丑陋肮脏的外星人却秉持人性之光不灭。这种反差和对比,利用一个关键人物的生理变异串联起来,以威库斯的真实经历(戏剧真实)和心理变化联系双方的行为,算是比较有新意。

除了这两部还算可以,其余的有些只能是及格,有些真是搬不上台面了。《绿灯侠》是典型俗套好莱坞英雄结构,至少把故事讲完了,至于亮点基本不用考虑了,当然,画风怀旧,应该算一个亮点,至少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动画《地球超人》和《正义战士》,他们这一挂的至少我觉得还有《希曼》和《恐龙战士》等。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是韩影。棒子一向喜欢搞儿女情长,小资情调,这类的片子基本免疫,何况说教味浓厚,故意为之的痕迹明显。绝症,让女友,相互体谅和隐瞒,这类俗套设定已经快烂大街了,麻烦换点新鲜的。噢,女猪脚很漂亮,就是不知道动过刀子没?

3

《白银帝国》,国产啊国产,你让我拿什么爱你。好好一个晋商题材,被这么不伦不类的糟蹋了。从开始就一直有个傻逼叨逼叨的念旁白,生怕观众智商不够,不能理解康家那点破事儿。情节设置混乱,没有主题,整个片子看下来,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是想说晋商文化的仁义(简直是胡扯,还仁者无敌呢)还是想表现康三的成长?郝蕾的这条线一直游离在外,与康三之父,康三一触即散,形不成剧力,特别僵硬,邱掌柜和戴掌柜之间根本没火花,不知道设置这两个性格上对立的人物起了什么作用。前半段貌似要为康三将来的转变做铺垫,可惜逻辑荒谬,情节离奇,为文而文。后半段,康三的崛起又毫无信服力,八国联军的情节也是一来就走,都是懒懒散散,没有矛盾,没
有冲突,直接就高潮了(其实根本没啥高潮,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故意来一个反高潮)。

最不能忍受的还是无处不在的旁白和跟很傻很天真的对白。电影是由一系列镜头组成的,镜头是电影的基本单位。本质上,导演拍电影,观众看电影,这是一个角力的过程。导演通过一系列毫无关联的镜头的设置,让观众在观看时产生感受。电影不是用叙述来表达导演的观点,镜头,画面才是电影的本质,不然为何默片比有声片要难拍。我们不是通过听觉和对白来了解电影,而是通过每个镜头的设置,产生的效果,使我们紧紧跟随主角,了解他行为的目的。

故事是什么?故事是主角在追求他的目标时,发生在他身上的所有重要事件的演进(the essential progression of incidents)。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所提倡的方式,是透过一连串影响的并置,借着镜头之间的对立在观众心底所引起的反应,来将故事往前推衍。所以永远要以镜头来说话,而不是靠那个“刚生下来不久的孩子”来告诉我们故事的走向,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生怕我们不知道谁跟谁有一腿,谁是谁的谁。

电影导演的功课是“借由不相干的镜头之间的并置来说故事”。人们天生有让“事物变得有意义”的本能。这就是说,假使你的电影镜头支离破碎,人们也会不由自主的赋予它一定得意义,所以好电影应该是一系列不相干镜头以一种导演构想好的次序出现,从而勾起观影者潜意识的赋予意义的行为,从而达成讲故事的愿望。《白银帝国》就是输在这点上。

4 thoughts on “近日看片(三):烂片依旧,偶有亮点

  1. turando says:

    个人觉得奥黛丽.塔图很好地表现coco的倔强,但所有扮演chanel的女人,都没法将她的美貌与野心,优雅与果敢集于一身。时尚先锋的确缺乏细致,甚至都没提斯特拉文斯基……

    回复
    1. kevin says:

      @turando 对coco真不太了解,就是看电影是感觉有点味道,但不够浓烈,我印象里的coco应该有更浓烈的生命。

      回复
      1. turando says:

        就像chanel的香水一样浓烈,不仅可以陪伴一生一世,仿佛可以渲染到来生。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