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爱读书,什么都读,文言的,白话的,科普的,漫画的,无所不包,虽说量不算大,但类别挺多。稍大一点,开始有逆反心理,虽然表面上不讲,但从高中开始,基本上别人威逼我做的,强迫我做的,我都不爱干。高中的时候,我最烦写文章,语文老师要求每周写一篇随笔,借此来锻炼自己的文笔,以期在考试时写出漂亮动人的限时文章。每周一次的随笔,我向来是抄一篇《读者》上的文章,草草了事。
一回两回还可以,抄多了,老师也烦。每次随笔本发回来,都是红红的批语,什么不允许再抄了,什么不能自己写的什么吗,还有些是批评。我这个人脑子后面长是有反骨的,最烦别人来指导我,你让我写,我还就偏不写。不但不写随笔,我连课都不爱上。高中三年,前两年成天和同桌研究电脑,玩软件,就是没正经上过一天课。每天被点名批评,经常要被带家长。就这样过完了我的高中生活。
三年多,我虽不爱写文章,但书是照旧喜欢读的。那时候年轻,涉世未深,对《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书刊杂志很是喜欢,课上看《大众软件》、《电脑爱好者》之类的杂志累了,就从桌子里搜出一本《读者》来读。那时候《读者》最流行,很多像我一样大的学生都喜欢订。那些小故事、心灵鸡汤,看了以后倒是真蛮感到和鼓舞的。
进了大学,更是没人管束,几乎不去上课,把时间全都用到读杂书和玩游戏看电影上。那个时候,我又开始对成功学感兴趣,经常性的反思自己,并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类的话来鞭策自己。那时候读的是卡耐基之类的书。从高中到大学,一路读过来,身边的同学经常推荐刘墉的书,说是很好。我高中时,就接触过他的书,那时候倒是没想多少,就觉得反正跟《读者》上面的文章很相似,读到大学,发现此人的书依旧盛行,这回我已经快读博士了,刘墉的书还是畅销书。
这让我很难接受。有段时间,心灵鸡汤什么的书籍,特别流行和畅销,我也曾经历过那个时代。什么《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等,不一而足。有些书我读过,有些书我没读过,我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但我敢说,这些书,90%是应该拿去烧掉的。何况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大都是些自诩道德崇高,优越感十足的所谓精神教父在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每个人都经历苦痛,每个人也都有过欣悦,但千万别拿自己那点破事儿往别人身上套。老罗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得自己来体验,换是我,听见一个跟我不是很熟的人对我讲“这个世上永远存在着一些无奈,而这些无奈,你永远...美若没有几分遗憾,如何能有那千般的滋味?”或者“失败的时候,你可以坐在地上,回头看害你跌倒的坑洞,检讨自己为什么失败”或者“你也可以伤心、落泪,但是一边擦眼泪,一边站起身,准备再一次向前冲”之类的屁话,我一定会揍到他认不出自己来。
说老实话,刘墉的书在当年我都不是很感冒,何况是现在。我也曾看过一些视频,以前我最多是没把这个人纳入我认可的作家体系,忽略他的存在,看到了他的视频,我还真是非常讨厌这个人。有朋友送过我他写的书,最大的特色是字很大,行距很大,这种明显骗钱的玩意儿,我还真是不理解怎么会有人喜欢的。一个娘娘腔似的男人,满嘴仁义道德,满嘴情啊爱啊的,动不动就来指点你的人生,还不管你愿不愿意。指点完了,你要是有点不爽,他还动不动就来刘墉式的宽容,原谅你的过错。我就靠了,怎么有他妈的这么自以为是的货呢。
看看他的名句吧:
人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苦了,才对比出以前的甜。
所以甜中总有苦,福中总有祸的人,最能感受幸福。
所以,淡淡的君子之交最能长久,若即若离的爱情最堪回味。
这世上有什么,我们真能抓得住?
健康,抓得住吗?
否则我们不必有健保;连有了健保,仍然难保健康。
爱情,抓得住吗?
否则不必订婚、结婚。
何况订了婚,不一定能结婚;真结婚了,还可能离婚。
孩子,抓得住吗?
从他们出生,父母的心就悬着。抱着、牵着、扯着、唤着,他们还是要飞。
生命,抓得住吗?
我们不想生,还是哭哇哇地坠地;我们不想死,还是在哭声中撒手。
但是细想想,如果没有这许多「抓不住」和人生的「无常」,我们还珍惜相聚、爱惜生命吗?
如果没有因为抓不住生命,我们还会信仰上帝,期盼「永生」吗?
如果没有牵着、挂着、惟恐那人变了心,还会爱得那么辛苦吗?
如果不爱得那么辛苦,这爱,还有意思吗?
所以刘墉说:「爱,因为抓不住。」
这种满嘴跑舌头的屁话废话,照样骗得那些读者团团转。
再到豆瓣上搜搜他的书:
我不是教你诈:1 (刘墉著)、世说心语——刘墉处世秘笈 、世说心语2: 刘墉教育秘笈(珍藏签名本)、不要累死你的爱(刘墉 著)、生死爱恨一念间(刘墉 著)、下一站,成功
掬起每一滴感动、超越自己 创造自己 肯定自己、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冷眼看人生、爱何必百分百、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爱原来可以如此豁达、以诈止诈、对错都是为了爱、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因为年轻所以流浪(17页,二三百本)。。。。。
我不是想否定所有写这类书的人,一两本还可以认为是因为成功所以自信,所以想要把自己的经验与他人分享,但像刘墉这种自己开个出版社出自己的书,一出就是上百本,每本不是情啊、爱啊就是成功啊、成长啊之类的人,是不是应该限制下这种满嘴喷粪的行为。
看的人拍手称快呀
@S 呵呵,还好吧
知音呐~ "大软""电脑爱好者"和"电脑报"简直是理工科男生中学的启蒙书籍啊! 但你的文笔蛮好又好读书, 让我在读这篇博客前还以为你中学上课时是看小说或者是些大部头的书打发时间的, 没想到哇.
其实那些心灵鸡汤, 励志文学或成功学的书也是看人的, 有些人的确是需要靠读这些在精神上不断鞭策自己. 我认识一女生都奔三的人了每天不读些"隽语"啊"心灵随笔"啊之类的估计都会乳胀,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下不读这个是没法意识到生活的美好一面. 刘墉是很恶心, 满口仁义道德但八卦其私生活是很让人大跌眼镜的. 虽说道德层面的你可以不认可, 但他的有些技巧性的书像"我不是教你诈"倒是读读也无妨, 听听这些老狐狸在生活上的经验教训也不是件坏事, 总比看某人的什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之流的好多了. 但励志靠他们就算了, 呵呵.
PS: 你这blog的theme一年更换了多少次啊? 平时用google reader读, 但每次点进来都有新的惊喜...
@好好先生 我这theme真换了好多回了,死性不改啊,不过估计这回要长期坚持吧(这话不知道能不能信)。哈哈,大软最爱游戏的彩页,我那时候还借钱订电脑报合订刊的,我可是正紧八百的工科生。刘墉这个人,写一两部我到还能接受,但像他这样写个百八十部,我实在不敢苟同
很多读者读完书之后并不思考,人云亦云,人家说好自己就跟着说好,没有一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人多了,所以书就火了。
还有就是名人效应,带着一种崇拜的心里去读书,自然爱屋及屋,光环效应什么都上来了。比如唐J
刘墉的书读过,读的很快很顺。大家都明白的东西。不过也蛮佩服他一个大老爷们写这么多婆婆妈妈的东西。
心灵鸡汤有些还好,不过我读的都是英文版的。
@jack 心灵鸡汤之类的,读过一两本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