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击大图]
杨绛 | 《我们仨》
如果一本书的内在可以通过封皮表现出来,大概说的就是这本书了。好的图书编辑大概能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意图,能通过合拍的装帧反映作者的品味和风格。那种摩挲《我们仨》的封面可以感受到的略微粗糙的质朴感觉,也许是杨绛先生想要告诉我们她和钟书、圆圆生活的感受。
提起杨绛、钱媛或许有人不知,但提到钱钟书,都会想起《围城》这本书,想起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围城》,当然,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不止这一部著作。但受众最广的却是这本《围城》,方鸿渐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家里蹲大学也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世事变幻,命途多舛,他们仨从开始的陌路人,到钱钟书和杨绛的相识相知,再到小生命钱媛的诞生与成长,一个家庭,两代学人间的依偎与温暖,苦难与别离,爱与忧,都化作他们毕生至爱的方块字,落到了纸面上。
我们俩老了[杨绛]
我和钟书老了,行动开始不方便,视力也开始下降,看东西都模模糊糊的。夜里睡觉把被子掖好了,年纪大了受不住风寒。我夜里不断做着一个梦,梦见我走丢了。原先还看得见你,怎么一转身就不见了。你别吓我,你知道我胆子小,不敢走夜路。我陪你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我夜里吓得醒过来,推推身边的钟书。他倒是睡的挺实在的,钟书跟我说,他也老做这梦,这是老年人的梦,他不会丢下我一个人的。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是真的老了,我开始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他们仨散了
这仿佛是一段嵌在水晶里的画片,日光照在上面,白墙上折射五彩斑斓的图画。你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或许杨绛先生有了感应,感应到他们仨在她和钱钟书先生的人生末年会有这一出生离死别的悲剧。他们仨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但在一起的时候,总是那么温馨。生活就像是池塘,我们都是生活在池塘里的鱼儿。池塘里掉落一颗小石子,搅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池塘是死水,生活的主旋律也是平淡,但鱼儿在水里总会游来游去,找寻自己的快乐,经历自己的伤悲。那些波折、那些磨难,都如同一颗颗小石子投入水面,溅起的水花让我们有了离别、悲伤,有了埋怨、伤感、不理解,但他们仨之间的感情闹不可破,又柔若无骨,如同水波荡漾,安静温柔的抚慰那些溅起的小水珠,一切归于平淡,归于相知相守的不离不弃。
钱媛走了,钟书也走了,这世上在不会有那个高高大大的书呆子让杨绛喊钟书了,再没有那个胖嘟嘟的圆圆像妈妈一样体贴照顾杨绛了。生活里再没有三个人的故事,池塘里再没有三尾衔尾弄趣的小鱼儿了。杨绛怕“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这怕终究是到来了。
他一个人思念他们仨
他们三个人都是学人,淡泊,与世无争,只愿守着自己的爱相依相偎。这世界多烦乱,人生多无奈,匆匆岁月如白驹过隙,怎能把它花在不爱的人、不爱的事儿上。杨绛和钱钟书都爱读书,尤其钱钟书先生,爱书成痴。在中国,在牛津,在巴黎,两个人的甜蜜时光,一对学人的简单不失乐趣的生活在上演。
对坐看书,相伴散步,撒娇,胡闹,一个像长不大的痴儿,一个似不谙世事的懵懂处子,两个人真是绝配。搬家,做饭,交游,读书,点点滴滴都闪着快乐与自在的亮光。哪怕回到了多灾多难的祖国,这种乐趣都未曾减少。圆圆的出生,粉嘟嘟生命的降临,彻底让他们仨凝结在一起。几十年的时光缓慢流淌,岁月的痕迹爬上了脸庞,但这种情愫,这份眷念,从未减少过。
一陋室,一堆书,一份情,一辈子,他们三个人思念他们仨。
---------------------附《我们仨》里的一些照片[猛击看大图]--------------------------------
图1:钱钟书赠杨绛的十绝句
图2:钱钟书赠杨绛的十绝句
图3:钱钟书赠杨绛的十绝句
图4:钱钟书与亲家母的通信,钱媛的婆婆非常想钱媛做自己的儿媳妇,
写信希望促成钱媛和自己儿子的恋爱
图5:钱媛此时已身患重病,在病床上写《我们仨》,这是她从她母亲杨绛
那儿讨来的题目,她想自己写出来
图6:钱媛病中给自己的父亲钱钟书写的信,字很可爱,情很真切
图7:应该是钱媛1997年新年给父亲写信,画了一个很可爱的画,她称呼钱钟书为pop,
杨绛为Mom,她自己被称作圆O,书的封面上有很浅的字样
图8:钱媛在牛津时给父母拜年
图9:钱媛给父亲钱钟书的画像,此时钱钟书还很年轻
图10:钱媛给父亲钱钟书的画像,1988年8月,“裤子太肥了”
图11:钱媛给父亲钱钟书的画像,疑似1956年,中关园,钱钟书躺在床上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