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1945年: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

滇池是昆明最重要的游览地,对当地居民和美国士兵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都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游泳、潜水和划船的最佳场所,大观园是其主要的景点,园内有壮观的大观楼,一座保存完好的木质宝塔,点缀了滇池的湖岸。(艾伦.拉森 摄)

头发式样时尚的昆明男子在品尝美食(威廉.迪柏 摄)

早上读到王佩的一篇博文,看到一组很棒的照片。

有一些人总喜欢人为的将某个时代划开,或支离破碎,或截然不同。标志性的前后转变,昭示我们与划分者有关的集体记忆。我们经常看到XX年前,人民生活得水人火热,国贫民弱,羸弱不堪;XX年之后,我们国力大涨,实力大增,开始幸福美好的生活。
割裂式的记忆并不真实,如同流水不可阻断,人们的记忆亦无法被生硬的改变。任何时代的变迁,生命的转变,都伴随着可察觉的线索,并以一种缓慢的节奏呈现在我们的记忆中。影像是最好的载体,在一切真实又丰富的色彩面前,那些人为造就的变化变得荒谬且无法打动人心。
4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前,我们 一直深深觉得自己的生活暗无天日,未来的曙光渺不可见。49年之后,我们走上康庄大道,甜蜜的幸福正滋润我们。影像里的特征是如此的明显,49年前,我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无神的双目和佝偻的身姿告诉别人,这是一些苦难深重的人民,他们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而49年之后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无一不表明我们的命运悄然转变,我们的幸福油然而生。这种转变是那么的突兀,它否定了一般,突出了特别,因而离真实的人生也渐行渐远。
幸福在心里,在脸上,藏在每一道褶皱的笑纹里。我一直以为建国前幸福和快乐是一种奢侈品,看到飞虎队队员在1944-1945年中国拍到的照片,我开始怀疑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人们宁静且祥和,天蓝水清。走在路上的人,在田间劳作的人,在店里忙碌的人,他们的表情和姿态明白的告诉我们,他们拥有生活,他们的笑容真实又纯粹。那些本不该出现的尊严、自信、快乐荡漾在他们脸上,这难道是战区的人民应该会有的颜面吗?
艾伦-拉森和威廉-迪伯,是两个美国小伙子,他们大学期间应征入伍,被派往远东,加入了陈纳德率领的第14航空队,也就是原先的飞虎队。他们随盟军转战昆明、重庆、成都、杭州、上海,用手里的相机和家中邮寄来的珍贵柯达彩卷,拍摄下当时的中国。60多年以后,他们的照片在中国结集出版,于是有了这一本《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
这里面的照片,一部分是飞虎队的生活,一部分是他们所驻扎城市的面貌、人的样子。我们能看到头发式样时尚的昆明男子在品尝美食、昆明城门内的喧闹集市、可爱的中国女孩等等。看到这些照片,我明白,生活一直在继续,幸福和安详一直存在,只是有时候 它们被我们有意摒弃,视而不见罢了。
更多照片---->人人相册

7 thoughts on “1944-1945年: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

  1. yirchire says:

    看论摄影那本书里提到的美国人1880年拍摄的中国,也有历史被歪曲割裂的感觉,那不是教科书不是口口相传的中国的模样。什么是真相?真相是我们继承的那些东西,真相应该就在我们体内

    回复
  2. 真怀念过去 says:

    我就是昆明人看见如今的滇池真是非常伤感,现在的滇池已经不可能恢复到原来那个样子了

    回复
    1. kevin says:

      @真怀念过去 如您所说,天再没有以前那么蓝,人或许也没有以前那么单纯快乐了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