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开幕之日,我突然很想读威廉·曼彻斯特的大部头著作《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字很小,页数很多,1000页。上次读这么厚的书还是很多年前读《金庸全集》呢。计划每天一章,一共37章加一章序幕,每章写点笔记,伴随生物钟彻底紊乱的世界杯时光。
表理我:燃烧吧,西班牙!
-----------------------------正文的分割线------------------------------
序幕(沟底)
1、1932年,经济萧条已经整整三年了。自5月以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大约有2.5万名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携家带口,身无分文,纷纷在市内的公园,垃圾堆积处,没主的货栈,歇业的铺子,拣个地方住下。
2、这些退伍军人要求政府发放救济,即立即发放“退伍军人补偿金”。1924年的《重订补偿法》规定要求发放这笔钱,但到1945年才到期。假如现在发,他们每人可以拿到大约500美元。报刊的编辑在标题中称之为“补偿金大军”、“补偿金游行队”,他们自称为“补偿金远征军”。
3、《巴尔的摩太阳报》有一位34岁的记者,名叫德鲁·皮尔逊,他描述那些退伍军人,说是“衣衫褴褛,精疲力竭,神情木然,满面愁容”。他们的临时食品供应大多靠捐助:得梅因市和新泽西州坎登市的支持者用卡车给他们送来了食物;一个同情他们的面包商每天用船运来100个面包,另一个面包商送来了1000个馅饼;对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捐了500元;他们自己在格里菲思体育场举行拳击比赛,又筹得2500元(此处均指美元)。
4、当时全世界65个独立国家中,只有一个是超级大国,英国。大英帝国统治着4.85亿臣民。人们谈到什么东西稳固,就说“坚固如直布罗陀”,或者“牢靠如英格兰银行”。当时一英镑兑换美元四元八角六分,所以英格兰银行在金融界信用最高。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亚丁湾、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都直接由英国海军部控制。马儿维纳斯群岛的英国海军站掌握了麦哲伦海峡,甚至巴拿马运河也是在皇家加勒比海舰队的监视之下,结果是,美国就像是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一样,完全在皇家海军部的保护之下。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表示,他们愿以500:1的赔偿率担保美国不受侵犯。
5、柯立芝总统通常吃到午餐就办完了一天的公事,胡佛是第一位在办公桌上安起电话机的总统,因而轰动一时。他还用5个秘书(以前历届总统谁都没有需要一个以上的秘书的)。
6、现在的国务院大厦所在地雾谷,原是黑人贫民区。五角大楼的所在地则是当时的农业试验站。1929年一场大火烧了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之后,胡佛和总统府人员统统都搬进了行政大楼,同国务卿、陆军部长、海军部长在一个楼里办公。
7、当时地方拥挤,有人走访国务卿,国务卿就在大门口迎接,陆军参谋长是麦克阿瑟将军,他的副官是艾森豪威尔少校,两个人只隔着一扇木条门。将军只要有事儿,喊一声“艾森豪威尔少校”,少校就立马跑过来了。
8、麦克阿瑟喜欢自吹自擂,忍受不了别人对他不够尊重。在30年代初期,从上尉爬到少校,要整整22年呢,艾森豪威尔几乎想卸甲归田,他养成了阅读斯特里和史密斯公司出版的惊险小说的习惯,天天看什么《西部双枪将》、《西部故事》之类的书。
9、人们还常见小乔治·S·巴顿(从1919年起,他就是少校了)每到星期三、六下午4点就出来打马球。他骑着自备的马参加赛马,先后赢得了400条奖带、200只奖杯。
10、当时按兵员计算,美军在世界上居16位。麦克阿瑟手下大部分官兵不是在做机关工作,就是在毗邻墨西哥的边境上巡逻,或是驻守着美国在海外各处的属地。参谋长手头只留3万部队。
11、麦克阿瑟是当时美国唯一的四星上将,下面也没有三星上将。他当时年薪10,400元,在迈尔堡有一座公馆,军队里唯一一辆高级卧车供他专用。艾森豪威尔当时年薪只有3000元,而且麦克阿瑟从来不肯借车给他用(麦克阿瑟真不是个东西啊),他得走到门口,填一张申请表,才能领到两张电车代金币。
12、黑人那个时候还是备受歧视,而且当时虽然没有以色列这个国家,但排犹主义已经出现了。
13、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当时的航空公司都要求机上所有女招待员都有注册护士充当,太有趣了。客机通常是三个引擎的“福特”机,入夜或者天气恶劣就不飞了。
14、3月7日,三千名饥饿的男女在密执安州迪尔本市的亨利·福特汽车厂外示威,警察朝他们开枪,打死四人,打伤百人,后来,受伤的还被栽上暴动的罪名,套上手铐送进医院。《底特律自由新闻报》咆哮如雷地发表意见说:“责任在谁,不难判断,煽动者就是威廉·Z·福斯特(美国共产党领袖)和那些赤色党徒。”那时候,反共还是很流行的论调啊。
--------------------------
7月28号,远征军(残废退伍军人)的人们感受到了气氛的变化。这里的远征军人大多出身自耕农,而那个时候,是不被华府的那些高层看重的。运送他们来华盛顿的火车,直接写着送55口牲口,他们自己也感受到自己不过是牲口而已。华府利用现役军人对付退伍军人,之间的冲突终于升级,现役军人打死几个退伍老兵,而那边胡佛和麦克阿瑟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艾森豪威尔劝说麦克阿瑟不要以军人身份参与进去,而自高自大的麦克阿瑟又说:“叛乱的苗头已经出现,麦克阿瑟将军要亲自督战。”(我感觉麦克阿瑟就是一个自大狂,成天以为自己是天神下凡,英明神武,经常使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受不了)麦克阿瑟在等坦克,车里其他人都紧张的冒汗,而麦克阿瑟依然冷静,无所畏惧(在我看来,哪里是无所畏惧,其实根本就是拿人命当儿戏,由此可见,这种极度自大张狂又无情冷血的二逼才能在战争中出位)。
白宫对外宣称叛乱分子是GD分子(你懂的,party嘛),这种舆论导向和现在也很类似。胡佛不知所措,问麦克阿瑟怎么办,麦克阿瑟说,看我呢,有我在。巴顿(就是后来电影里那二逼)带着第三骑兵团、第12步兵团、第13工兵团和第34步兵团的士兵,开始冲击退伍军人(这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80年代咱们也曾有过)。
麦克阿瑟这个人真是极度让人讨厌,刚愎自用而且毫无人性。胡佛作为总司令,当时已经下令不要过桥进入退伍军人的营地,麦克阿瑟却不听从,认为是文官干扰武官。相比而言,我觉得艾森豪威尔作为一个人,更有人情味,更有慈悲心肠。历史总是荒谬的,最大的讽刺,我觉得来自以下的事实:当晚11点15分,他们又目睹骑兵们由小乔治·S·巴顿少校率领,进行最后一次的毁灭性攻击。那些被骑兵马刀赶走的衣衫褴褛的人们当中,有一个叫做约瑟夫·T·安吉利诺。这人曾于1918年9月26日在法国阿尔贡森林战役中救护战友有功,获有殊勋十字奖章,那被他救出来的正式青年军官就是小乔治·S·巴顿。
多么讽刺的事实。
官方永远是抹黑。为争取合法利益,退伍老兵却被官方污蔑为叛乱分子。艾森豪威尔还是很清楚的,他建议麦克阿瑟将这件事定性为政治事件而不是军事行为,但麦克阿瑟这个贱货(我实在忍不住,麦克阿瑟在我看来就是个狗逼王八蛋)大肆污蔑退伍军人,说他们是叛乱分子,把一切的罪名都赖到GD分子的头上。
麦克阿瑟和胡佛政府污蔑说这里面有90%多是非退伍军人,格拉斯福德将军不服,到10月份就被勒令退职(由此可见,哪里的政府都不是什么好鸟,他们之后刻意隐瞒事实甚至编造事实,只为了粉饰太平,拔高自己,贬低污蔑对方)。当时竟没人去退伍军人档案局查查档案,真是荒唐!据该局统计,这些人94%曾在陆海军中服役,67%曾远征国外,而且20%还是残疾军人(政府当时就睁着眼睛说瞎话,格拉斯福德将军就因为坚持事实,就被做掉了,根本没有什么公平正义,一切都是被操控的)。
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一边倒的丑化退伍军人这次争取合法权益的行为,指责他们为叛乱分子,毫无道理可言。由此可见,在很多年前,所谓主持正义的媒体,也被那些利益集团控制。现在的美国媒体,虽然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我无法相信他们与利益集团之前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某些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规范,要比天朝的记者和媒体业好得多。比如纽约客就有一个部门叫“Fact cheking department”,专门核查报道的真实性。其严谨客观的态度,很值得学习。
所谓沟底,其实是指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之后三年, 经济一直处于低谷,未见起色。胡佛总统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奇怪的总统。在他看来,如果总统吃的不好,国民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就更没有希望了。因此,他每次都要7个菜,一家人吃饭时,周围站着仆人,还不能发出声音,要穿礼服,奏乐。整一堆仪式,他也是美国最后一位穿礼服用餐的总统。这观点真莫名其妙啊,一般来说,应该是患难与共,才能更团结国民的心,他这样搞差异待遇,岂不是更失人心?
胡佛在那个时候,反复说明,要救国民(当时美国有很多人都是流浪汉),得靠各州政府自己筹款或者私人募捐。这简直是太荒谬了,一直到最后,他才不得不考虑政府应该在福利方面做点什么。最搞笑的是,在这种时候,应该要增加政府税收,他居然下令减少税收来源。而且他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有极为强烈的,不知何来的自信心,连带这种强烈的自信心感染了更多的人,认为经济危机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但他们难道就没有意识到,当时美国有1500万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岗位么。
这样写是不对的,一章内容太多,得写死,下次开始只能写一些小点。话说威廉讲故事的能力太强了。
你也是学这个的?
@轰小云
额,不是啊,我是工科机电方面的,这个纯属读书爱好,小云你是学这个的?
把这个读过几遍之后,才觉得国内现在的大部头新闻处于何种程度。
与君有同感,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