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嫩时期锋芒微露的东野[5本]

每一个作家都有他未出道之前的稚嫩与不成熟,但是每次当你读到这些作品,就能嗅探出他们写作的核心、关注的焦点、倾向的情感与构筑的逻辑。最近读的五部推理大多是东野早期的作品,有的是他默默无名之时的本格推理,比如《美丽的凶器》(1992年,在《变身》与《回廊亭杀人事件》之后,与《雪地杀机》同年出版)、《过去我死去的家》(1997年出版)、《十一字杀人》(东野写于1987年,距《秘密》11年,距《嫌疑犯X的献身》还有18年);有的是兼有讽刺社会问题的私小说,比如《黑笑小说》(写于《嫌疑犯X的献身》获奖之前),《侦探俱乐部》。

最早的《放学后》让东野拿到江户川乱步奖,之后东野便开始磨练自己的文笔,培养剖析社会现实的独到眼光,87年的《十一字杀人》其实已经是他对社会问题、人性挖掘的初步探索了。

--------------------------------------------------

这几本书大多没有单行本,没出中文,不过网上都能找着。

《美丽的凶器》

这本昨晚刚读完,一平如水,波澜不惊。不像是推理小说,按照欧阳抒的话讲,更像是冒险小说。这里面,只是很肤浅的触及了运动员为获得好成绩服用违禁药品这个现象。我觉得更多的可能是东野此时还未形成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价值观,没有找到自己最擅长和最渴望写的那一类故事。若从推理角度讲,这本书几乎没有迷局、诡计、手段等等东野后期标志性的颠覆情节,不过从他写翔子这个女人看,东野对女性角色的安排已经初露端倪。后期东野作品里的女人,大多心机深沉,比如《回廊亭杀人事件》里的老板娘、《雪地杀机》里受伤的幕后女人、《红手指》里的恶妇、《毕业前杀人游戏》里第二个被杀的女孩等。

东野的作品里女性角色还是占有很大比重的。

《过去我死去的家》

这本书的名字就挺拗口的。读起来总让人感觉不像推理小说,更像是恐怖小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过去,无论是美好的,亦或是悲哀的,都给现今前行的我们以无穷的动力。很多人希望遗忘过去悲哀苦痛不堪回首的经历,借此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可我们无奈的发觉,生命是一条永不停歇的溪流,你不可能斩断生命奔流的印记,无论它是急是徐。

“我”和沙也加都是有着痛苦过去的人,不同的是,“我”选择主动忘却,沙也加却选择竭力找活失落的记忆并背负着它们继续前行。前期东野的这些作品,大多从本格推理,逐渐过渡到探求推理之外的某些紧要事情,比如人心,人性,人情。是无所知无所觉的继续走自己的人生路还是正视曾经遭受的苦难并从中汲取力量与宽悯前行?这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分岔路。

推理依旧简单,更多的是讲故事,利用悬疑提点气氛,利用推理挖掘主题,这样的东野已经开始蜕变。

《黑笑小说》

从名字你能想到什么?黑笑?多抽象的名字,莫非是黑色笑话,黑色幽默?这本书写在《嫌疑犯X的献身》获奖之前,这时候已经是2004年,距离他开始创作已经过去快20年了。人生的20年是多么美好的时光,东野把它们都奉献给了推理小说。就像书中写的那些新人奖获选者,东野在85年时也凭借《放学后》获得江户川乱步赏,大概那个时候起,东野如书中那些新人作家一样,自信满满,认为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到来,畅销小说家的美梦不久就将达成吧。

接下来的事情可并不是天遂人愿,屡屡入围大奖却铩羽而归,一面违心的说着只为读者写作的话,一面在心里又极度渴望获得大奖。东野后来4次入围却均遭遇失败,不是完完全全书中人物的经历么,因此这本书也确更类似于私小说,自己的影子与书中人物的影子渐渐重合,恍惚若一人。

这么多年的籍籍无名,怀才不遇,任何人都会心怀怨忿,暗地里讲着评委们的坏话,这都能理解。幸好他自己亦没有放弃,终究是在这条路上走出了名堂,大器晚成毕竟是成了。关于书里的其他章节,东野用已经较为成熟的笔调、夸张荒诞的故事竭力讽刺日本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无能药》、《显微眼》、《灰姑娘白夜行》(恶搞灰姑娘的通话)、《钟情喷雾》、《跟踪狂入门》、《临界家族》等等小短篇都很辛辣的讽刺了社会现实。

《侦探俱乐部》

这本书大概是网友自行翻译的,估计很多短篇都没译出来。主要案情的解决都是拜侦探俱乐部的一男一女所解决,但他们的出场更多的不是为了揭开谜底,而是以一个道德的审判者或者更准确一点应该是道德法庭的出席者冷眼旁观一幕幕人情伦理惨剧。每一个短篇的故事,与其说杀人手法与众不同还不如说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但未见其深刻。

《十一字杀人》

这十一字是什么?---来自无人岛上的满满杀意。此书应属东野的本格推理之作。故事确实转而又转,已经有东野后期所谓作品的最后大反转的味道了。但反转虽可,却不宜多用。有时候反转的牵强,反转的生硬,反而让人如鲠在喉,食之无味。不过还好,这个故事里,转的只是为何杀人?为何是他(她)?大概本格推理不会让读者如此轻易猜到真正的凶嫌是谁,因此总会在故事的结尾处像俄罗斯瓷娃娃一样,揭开一个又一个套子。

不过说实话,已经读过东野的20多本书,大抵的思路与侧重点,或对人性复杂的挖掘我都很熟悉了,快读不出什么味道来,还是老话说的对,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就没味道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