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开,让我歌唱80年代》|《退步集》


《闪开,让我歌唱80年代》是张立宪写的一本书。张立宪是何许人也?此人大名或许不太为我们所知,但如果称呼他为老六,或许有些人就明白我指的是谁了。没错,他就是传说中的老六,《读库》的编辑,京城著名的饭局名媛。

前一阵,我老提到《读库》,老六,这回考完试,有机会读一读这本书了。没读之前,我以为此书是老六回溯80年代的青年人普遍拥有的一些时代特质,用以讥诮现代浮躁社会种种荒谬和功利化现象。但读完之后,并不如我所想。

读过《读库》,或者了解过老六做《读库》的人,肯定明白,老六并不是想通过读库来构筑宏大的叙事场景,也不是想以较为学术化或高雅的文章格调来影射浮躁社会的种种低俗速朽的价值观。老六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通过读库,将一些私人化的、从个人角度出发的历史或者记忆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读库不愿以一种对抗的姿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而是平实的,质朴的,简单的讲述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事情无所谓读错,立场不分敌我,以一个细琐的角度、个人的发端将我们所经历过的历史,历史中的人情世态,铺陈开来。不作评论,但有姿态;不讲雅俗,但有计较。

我其实很喜欢老六做的事儿,和他办的《读库》。学术化、专业化的内容太过曲高和寡,对读者有很高的门槛限制,而急躁的、功利的、艳俗的速食快餐文化,又背离人文精神,脱离价值观的束缚。读库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平台。

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感受这种真诚又低调的态度。回到这本书上来,老六用自己的个人经历,勾画了他们那一代人的躁动的青春。打架、毛片、电影、评书等等记忆的碎片拼凑出一个属于80年代生人的画卷。我读下来,感觉到有很多东西,是每一代年轻人,每一代经历初中、高中的洗礼,进入大学的阶段的青年人所共有的感受和思考。

这本书写的不深,语言很家常,就像你和一个80年代生的、经历过躁动的、带着腥味的青春的人面对面交谈。你们谈到那个时代的娱乐,那个时代的性的冲动,那个时代的在压抑与捆绑中挣扎寻求自由的冒险。

很有趣,补了下我对于那个时代青年人稀缺又模糊的印象,可以翻翻看。


陈丹青的《退步集》,我早有耳闻。本来是想买下来读,可惜一直搁在iriver story里,索性一并读掉。今天过的确是很郁闷,有电的时候没网,有网的时候电脑出问题,等重装三遍终于解决问题了,网又断了。

下午实在是郁闷极了,只好回宿舍捣鼓电脑,没成想刚回来,就赶上了停电。干脆,陷到导演椅里,靠着窗户读退步集。

陈丹青是个很有趣的人,执拗,率真,犀利,但不是哥,是叔。样子也很吸引人,光光的脑门,眼睛很大,有种逼视的冷峻,叫人不敢直视,一身黑,还经常抽烟抽的云山雾罩。这是我一直很欣赏并且极度想尝试的型。陈丹青的的声名鹊起是始于他的作品西藏组画。

我至今未睹真颜,甚为可惜。退步集是他的一本文艺评论、实事评论甚至博客文章的合集。一般来讲,画家很少写文章好的,写文章的又很少有绘画天分,但陈丹青是个特例,他的文字如同他的人一样,有棱角,面目鲜明凛冽。

关于绘画艺术的评论,我确实看不太懂。一些文艺理论方面的论述,我只能囫囵吞枣的咽下去,但无法细细咀嚼。不过,他的文字是古风的,明显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铿锵感。喜欢用一些古汉语里的词串联现代词汇,产生一种桀骜不驯、古风遗存的况味来。

他的杂评写的很好,好在理而不拘于形。譬如对于教育体制的抨击中着重提到了外语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讲的很有道理。他讲,现今工艺美学方面的教育制度和规范,一直走的是错误的道理,最明显的一条就是:想要读工美方面的学校,必先要外语达标,甚至考取清华美院(陈丹青当时任教的地方),两门最重要的课是政治和英语,而偏偏最为重要的美学课程是叨陪末座。

几十年前,大师辈出的年代,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吴冠中,江洋等等大师,无一不是自学成才且不拘泥于形式,不困顿于一室一厅。现在的外语考核制度,对人才的限制和抹杀达到了顶峰,让原本就精力有限的青年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语学习上,忽略了专业技能的拓展和眼界心境的开阔。

不是说外语不要学,而是这个制度,是在扼杀人才,阻碍进步。不拘一格降人才已成为历史,因为英语的一分,政治的一分,很多好学生,有天分的学生倒在了录取线前,更多的学生喧宾夺主,花太多时间学习英语而无法专注于主业。工美学科与理工科不同,若讲学好英语是为了国际交流,更属天方夜谭。学美术的,是用色彩,线条,绘画来交流,沟通,而不是通过艺术家的语言来刻画。

画面直观传达的意蕴要比你讲出来的,更能打动人,引起共鸣。而学美术,学画画,更是天性和才能缺一不可。这种人不是教出来的,现今教育体制的束缚,不但让才华的年轻人得不到更好的机会,更让有才华的年轻人变得暮气深重,死气沉沉。举凡能说得上话,有点道道的人,都是走进去,又能跳出来,不受约束和绑缚的人,而不是以外语学习作为己任,以顺利毕业作为目标的人。

陈丹青还讲到了很多东西,都很好,也能发人思考,他也做到了当年陈寅恪先生讲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但我更喜欢他的一个观点,即还是让我们多做而少说,以及我多次提到过的青年人的问题,即:青年人,还是苦读,读好书,且吃得了苦,受得了委屈。

此书推荐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