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读东野圭吾《变身》

在新经典的宣传中,把《变身》、《分身》、《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并称为“东野私小说三部曲”,而独步的宣传则是把《宿命》、《变身》、《分身》称为 “医学三部曲”。《宿命》的阅读刚刚开始,《分身》在我购买的合集中无缘得见,而《分身》即是我刚刚读完,想要讲的一本书。

我觉得称为“医学三部曲”或许更为合适,因为《分身》讲述的故事,是构建在一个类似科学幻想的医学实验之上的。成濑纯一是一个胆小懦弱,喜欢画画的青年,因为一次偶然的事情,在房地产公司有事时遭遇凶徒抢劫,为救一个小姑娘,脑门上挨了一子弹。

原本以为纯一的生命即会因此而戛然而止,但东和大学堂元教授主持的一项医学探索实验,挽救了他的生命。纯一的大脑因枪击而部分损毁,堂元教授和他的助手们通过移植给纯一捐献者的一部分脑片,成功的将纯一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前面交待的是故事的基础,东野真正要讲的是关于人性的一些思考。读过东野的两本书,让我明白,东野的故事,可能从表面上看,是悬疑,惊悚,是推理探案,但发究深微,都是讲述人的故事,以及事件中人性的复杂与多态。

人何能称其为人?是因为206块骨头,6百多块肌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组合还是因为他的思维,他的灵魂等形而上的东西?这个命题困扰了人类中的智者无数的时光,但迄今为止,仍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关于灵魂是否存在,有很多说法,先前读过的《西藏生死书》里讲前世后世,讲濒死体验;科幻世界杂志里曾经有一期也详细介绍了世界上很多人濒死前超验的经历。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到底是以何种形式存在于世上?是肉体,是精神?是脑电波,还是神经细胞突触间化学物质的反应或者是电信号之间相互传递与影响的模式?如果是后者,我相信,以人类的智慧,实现永生,只需将这种脑电波传递或者影响的模式复刻下来,“我”或者我的思维形态就会留存下来。

许多科幻作品提到过这种可能性,而东野通过他的小说,也讨论了“我”和我的区别。前一个“我”,应该是指成濑纯一被移植脑片后的思维,意识,行为模式,而后一个我是指成濑纯一未做手术前的记忆,思维特征。成濑接受手术,并康复之后,起初并为发觉自己有何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儿产生与过去完全相反的情绪和观点。

过去的纯一是一个单纯的,胆小怯懦的人,喜欢简单的叶惠,即使脸上有雀斑,也觉得很美。现在的纯一,富于侵略性,好斗,积极又进取,看不惯周遭同事对工作的敷衍,看不惯女友叶惠无聊且乏味的人生。这两种极端想法的个性在术后的纯一身上慢慢争斗,争夺成濑大脑的控制权。

这时候,纯一开始隐隐感到担心,真正的纯一到底是“我”还是我?纯一的记忆,意识,都没有发生变化,他记得过去的同事,家人,女友,屋子里的东西,爱画的画,但对所有这一切的感觉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说术前的纯一是一块冰的话,那术后的纯一是一团火,一团想要焚尽世间一切懒惰、懈怠、无聊、冷血、乏味的怒火。

纯一开始怀疑自己是被移植了谁的大脑?他一直以为是关古这个与他有着相同性格的不幸孩子的大脑,但他觉得不对劲,多方了解后,他发现,原来他被移植了凶手--京极瞬介的大脑。京极瞬介有着与术后成濑变化中的性格,易怒,勤奋以至于变态,对周围的人或事儿都怀存鄙视之情,冷血,无情。

东野用这样一直极端的反差,来突显他的命题,即到底何为我?我是以何种面目立于人世之间。成濑身上的变化,不是简单的人格分裂,人格障碍症患者的一个人格不会了解另一个人格的行为,思想,而成濑像是硬生生被植入另个人的大脑,他们拥有纯一最初的记忆,资料库,但是,在程序处理和语法结构上有差别。

好像同一个数据库,不同的人使用,用户的行为模式不同。到底这数据库是我呢还是这行为模式是我?这是东野思考的问题,我自己的想法是倾向于后者。

这个命题大概是不朽的吧,佛洛依德精神分析法里有把人格或者人的精神分为“id”,“ego”,“super-ego”,但我还没机会读过,看来有机会的话,还是要拜读一下他的《精神分析引论》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