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李笑来所有
这篇文章提到的问题,是我一直以来对英语单词学习过程中思考的问题,我常常发现,如果在背单词的时候,将单词的意义具象化,往往可以将单词记得很牢,在阅读时碰到这个单词,联想的速度也较快,可以很快将句子的意思反映在脑中。如果死记硬背单词,直接将单词与中文意思强行联系在一起,往往效果不好。这个发现,同样适用于其他形式的记忆。 ----kevin
很多人背单词的时候,只顾着背英文词汇与中文释义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是绝大多数人学不好英文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中文词汇与英文词汇之间是一一对应的,那倒也罢了,可问题在于,没有任何两种语言的词汇是一一对应的——尽管确实有一些一一对应存在。比如,“table”就是“桌子”,“apple”就是“苹果”……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非一一对应终究会浮现出来,“table”除了桌子之外,还有“表格”的意思;“apple”除了“苹果”之外,还是个著名的品牌,并且,还有很多其它的意思,比如“a mad apple”不是“一个疯掉的苹果”,而是“茄子”的意思。
事实上,我们学习新词之时,要建立的连接,并非是在“英文单词”与“中文释义”之间的链接,而是要在“英文词汇”与“它所要表达的意向”之间建立连接。比如,当美国人听到英文“apple”的时候,想到的是那种红红的、大大的、多汁多肉的水果,而我们听到中文“苹果”的时候,想到的也是那种水果;现在我们在学习英文,所以,要训练自己一听到“apple”就想到那种水果才对;而不是一听到“apple”就想到“苹果”,然后才想到那种水果。绝大多数人英语学得越久阅读速度越慢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未把英文单词与它们所表达的意象直接联系起来,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永远是先想到中文词义,再去组织中文词义所表达的意象……这样的做法,阅读理解速度不降低才见鬼了!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英汉词典中相当数量的“中文释义”其实是相当牵强的,甚至干脆是无意义的。我们不妨拿“turbulent”这个单词作为例子,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
turbulent adj. 1. 激流的;湍流的。2. 骚乱的,强横的。
真的有人知道“湍流的”是什么意思吗?说实话,“湍流的”这个词几乎是生造出来的。不信你就仔细回想一下,你这一辈子用过“湍流的”这个中文词汇没有?没用过没关系,再想想,你在哪一篇文章中见过谁用“湍流的”这个词了?(读者不妨到Google上搜索一下带引号的“湍流的”这个关键字,看看搜索结果 就知道了,在我们日常阅读的文章中,“湍流的”这个词汇根本就不存在。)也就是说,就算费心费力建立了“英文单词”与“中文释义”之间的连接也没用——因为在你的脑海里,那个中文释义本身就没有一个有意义的意象与其对应!
所以,只背中文释义是绝对没用的。看过释义之后,一定要看“例句”、“例词”,了解该词汇的实际用法。比如,读过“turbulent”这个单词的第一个释义之后,看看它的例词——字典里给了例子:“turbulent rapids.”读过之后,理解一下。“rapids”这个词作为名词常用作复数,是“急流”的意思,比如我们所说的长江中下游暴雨之后的“急流”,而“turbulent”就是用来修饰“急流”的形容词,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急流澎湃”中的“澎湃”——抑或就干脆把“turbulent rapids”和“急流澎湃”直接等同起来。而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见过的“turbulent rapids”。再看看“turbulent”这个单词的第二个释义,而后看看它的例词:“a turbulent year in politics”,想想哪一年可以算作是“a turbulent year in politics”呢?反正对于美国人来讲,2001年就算是“a turbulent year in politics”了——那一年的9月11日,世贸大厦的双塔被恐怖分子弄塌了……如此这般之后,“turbulent”这个单词才算是真正学会了。
这么做久了,就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身边有人问你某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而你看着那个单词一下子愣了,“我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也知道怎么用,可是用中文说应该怎么说呢?”恭喜你,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感觉。因为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而所谓的学习难点就在于那些非一一对应之处。如果你一看到某个英语单词就能瞬间想到那个英语单词的中文释义(不管是否像英汉字典里那么牵强),那么你基本上已经废掉了,能够找到的工作估计也就只有到英语培训机构做个词汇老师了不起了。
感悟,原来不听老师照本宣科也是有好处的,我就一直这么记来着,但现在又遇到坎了,词汇量提升的很有限,说话错误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