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青春,结伴向前行

    记得京城一位书家曾经说过:读书可能不会使人高尚,但可以使人脱离低俗。读书可能不会使人广博,但可以使人不狭隘。此话说的真好。

    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里,讲述了一个人,许多人,一代人在时代交叠之际,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跌宕起伏。起先,我不明白为什么豆瓣上查不到此书,看到2/5的时候,我觉得隐隐约约嗅到一点蛛丝马迹了。“第三势力”或称“自由@@中国@@运动”(原谅我中间插东西,防止在Blogbus上,被和谐掉)。

   我常有一种感觉,我们的祖国,几千年来,已经沉浸在“稳定”或“和谐”或“统一”或“整体”这样的词汇中不能自拔。个体与整体,一直是一个讨论不休的话题。个体命运的微弱无力,如黑暗中一盏烛火,摇曳摆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熄灭。

  这种对生命掌控的无力感,萦绕在我们心头多年。与苍穹,宇宙,自然等宏大物象做比,我们是如此渺小卑微。一种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着我,一种对弱小生命有限时间的痛苦,扎根于我们心底深处。记得电影美丽心灵里,一个长达数分钟的长镜头,让我顿时仓皇不堪,有种被洞彻的凛然。数分钟里,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在镜头里飘来飘去,那种无定所,无拘束,无束缚,无牵挂的决然姿态,渗透到我心里,苍白又惶恐之极。

  个体命运, 在大世界,大格局的裹挟之下,惶惶无依。一九四九年,征战,动荡,让许多人,背井离乡,远离家人而漂泊孤零在外。龙应台的煽情,细腻,让人痛彻心扉。转过身,便是永恒,一回头,便是永久。曾经的过往,母亲的叮嘱,远处父亲凝视的无奈眼神,一幕一幕刻在他们心里。

   那些孩子还年轻,不懂事,不明白离开了便是离开了,再没有回头路,在遇不见亲友。他们的父母,再没有机会含孙弄怡,共享天伦。别了,是四十年,是六十年,是一辈子。那种凄惶与深入骨髓的哀伤,是我无法绕过去的重压。

插播一条微博:刚刚QQ新闻,国足3:0完胜韩国,打破32年恐韩魔咒。我相信,这是给予韦迪的一记强心针,也是给予我们足球班子的一碗迷魂汤。不知道有多少,新闻媒体,又要大言炎炎,妄断中国足球的希望来了,中国足球复兴之日可待。体制不改,意识没有,国足永难翻身,我们老百姓继续搬个板凳看好戏。                

  看到钱穆在困境之下,仍不忘办学兴教育,怀揣每个月200的工资,办新亚书院。余英时如此人物,在困苦艰难的境地里,每日好学不倦,和钱穆师徒二人笔耕不辍。定庵所谓“读书都为稻粱谋”,说的大概就是他们吧。新亚书院培养了多少人才,不可胜数。梁安妮,程介明,徐立之,这些在那种年代和境遇中,依然好学,依然奋斗,依然坚守的人,给予我很大的震撼与激励。

    山岩岩,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

    人之尊,心之灵,广大出胸襟,悠久见生成。

    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

    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

                                                      ------钱穆 新亚书院  校歌

  推荐读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当然,你可能无法买到,从网上下吧。

  原谅我加上@,防止和谐,搜索书籍请去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