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该说这女人犹豫不决好呢,还是说她无非就是想先占着公交车,等着看有没有更好的小轿车来载她,可惜她的聪明来的太晚或者她想要给那男孩的聪明来的太晚,那个傻傻的男孩七年才等来她的一个明白,这七年里她不知道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七年里她不明白自己要什么?女人太贪心,男人太愚蠢,成就了这么个故事。
性这东西是个水到渠成的体验,按我的观点不要拿性来束缚自己,但也不能为了性而性,可惜要么是喜欢的女人不给,要么是滥情的男人不放。以前太古板,把性看得那么重要,现在才发现,世道变化太快,观念跟不上时代,可选择性接受西方爱情观之后,又发现,如今的孩子们走的太远,把西方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性解放的观念又进一步发扬光大。
西方,曾有过垮掉的一代这样的说法。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很多人对生活充满迷茫,不知人生意义为何物,他们通过酗酒,吸毒,妄图逃避现实世界的枷锁,沉沦在哥特,重金属音乐里,不能自拔。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对主流和传统价值观发起冲击,斥责他们可笑又虚伪。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形容他们是“迷惘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他们特立独行,离经叛道,整日滥交,价值观沦丧。但凡,物质生活丰富到一定阶段,精神世界的空虚总会悄然来袭。如今的孩子们,自拍,援交,不断寻求肉体和精神双重刺激。性的字眼,早已不是我那个时代里,人人畏之如虎的境况了。人人畏之如虎固然不好,但人人欣而乐往恐怕也挺恐怖。
很多孩子,会拿西方资本社会的情况来套用到我们身上。他们会辩解道:美国人不也经常滥交,他们谈恋爱也做爱,他们做得,我为何做不得。这话很熟悉,像是从阿Q嘴里讲出来的。阿Q喜欢小尼姑而不得,便屡在梦中思慰,嘴里还喃喃的讲:和尚动得,我为何动不得,最后情欲贲张,讲出了要和吴妈困觉的混账话。性是件私密的事情,也是情感交流达到一定阶段的升华。没人说你做不得,而是看做与不做的目的。油然而来,情之所致,是灵与肉的结合,当然是美好的事情。
讲话必提欧美,论理无非西方。现在中国的后生,仿佛不像西方看齐,便是你落伍,思维僵化的表现。美国人做爱,欧洲人做爱,哪里有人谈恋爱不做爱。荒唐又可笑。只见其表,未知其实。美国青年男女谈恋爱,在交往的这段期间,是基本能终于对方的,性在他们而言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境地。美国的年轻人,未结婚之前,不断恋爱,不断分手,为了寻求自己精神上的伴侣,在获得之际,便弥足珍惜。婚姻也能成为一份约定,基督教教义悬挂于美国很多人头上,对于妻子的忠贞是他们必须接受并为之守护的信念。
中国的一些后生们,见着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享乐主义到处横行,精神世界便无来由的空虚。两千多年精神世界的禁锢,造成了生理上的阉割。很多孩子基本价值观已经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沦丧,享乐成为人生之唯一目的。渐渐抬头的性解放,是时势潮流之所向,无所更改,亦无所掩盖。性解放是一把犀利无比的双刃剑。有的孩子,能很好的传承东方,冷眼看西方,于两种意识形态中寻着本我,自我之真义,丰富自己贫瘠的精神家园;有些孩子便在这两股洪流的裹挟里,揉搓了卑微孱弱的本心,迷失在寻求生命意义的小径上。
性之一途,唯精神充盈,沉厚敦实,才可御之甚妙,亦可体味甚足。若妄以卑弱残缺之缰绳,驾驭狂野张扬之本能,既非不能享受人之大欲,更有行差踏错,坠身危崖之险。
我欲做前者,遂借梁启超先生几句话与诸君共勉。梁启超先生,提出精神自由有四个要点:一是“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能食古不化;二是“勿为世俗之奴隶”,就是不要赶时髦,要有“狂澜滔滔,一柱屹立”的气魄;三是“勿为境遇之奴隶”,就是“可争可取不可降”;四是“勿为情欲之奴隶”,就是对人的七情六欲要有节制的毅力。
由性而来,实则意指精神与肉体之羁绊,虽年岁甚轻,然愿做独立,自省之中国青年人。